肺泡蛋白沉积症的X线和CT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PAP的X线和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PAP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37~51岁(平均46岁)。均有完整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X线呈非特异性弥漫分布的肺泡实变影或雾状阴影,CT呈“碎石路”样表现13例,伴有不规则实变2例,边缘部分清晰和直角征阳性者8例。病变呈弥漫性分布者8例、中央分布为主者3例、周围分布为主者2例。其他表现包括13例均可见少而细小的支气管充气征,8例于气管血管之间可见2~3个1cm大小的淋巴结影。结论PAP是一种罕见的弥漫性肺实质病变,CPA为其典型的而非特征性的HRCT表现,明确诊断需依赖肺泡灌洗和开胸或经支气管镜透壁肺活检。鉴别诊断包括弥漫性肺泡癌、卡氏肺囊虫肺炎、ARDS、间质性肺炎、SARS、肺出血等。
|
|
|
|
1 |
严建春,胡东劲;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和CT诊断(附179例分析)[J];镇江医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2 |
杜铁桥,李铁一,梁鸿儒,何悦明;上腔静脉阻塞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996年02期 |
3 |
宋和顺,李竹林,卢英杰,钱涛,肖福顺,王维兴,鲁清,王胜林;CT立体定向手术清除颅内血肿12例分析[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
4 |
许顺良,胡红杰,章熙道,吴建国;80例肺内孤立病灶的CT表现[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4年01期 |
5 |
陈自谦,冯亮,谭启富;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的CT诊断(附47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2年08期 |
6 |
朱良付,黄如训,盛文利,杨智云,卢林,李振东,苏镇培,曾进胜;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临床CT分型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11期 |
7 |
闫忠庆,杨晓峰;梗阻性黄疸的CT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0年04期 |
8 |
曹霞;郝旭升;曹成铁;;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的CT表现[J];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06期 |
9 |
洪泉,苏士平,袁之敏;难诊断的非肿瘤性肾脏占位图象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6年07期 |
10 |
李天然,胡万鹏;肝叶比例的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年02期 |
11 |
黄岗,严汉民;利用减影图像测量CT噪声的应用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4年09期 |
12 |
张雷,陈丽英,郭启勇;婴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影像学改变(附3例报告)[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
13 |
唐谨;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地位及其与计算机断层和超声的比较和结合应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1980年02期 |
14 |
志平;胸腹部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在检查柯兴综合征上的价值[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2年06期 |
15 |
张凌,何竞;CT二次重建图象及临床应用探讨(附197例330幅二次重建图象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4年07期 |
16 |
李荣环,刘玉华,李新华,张海宁,崔文国,魏长亭;气囊加压快速静脉滴注法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9年04期 |
17 |
郭祥彬;大脑镰旁及后颅凹硬膜下血肿CT征象与临床表现对比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年06期 |
18 |
鲍俊初;高飞;杜绪仓;朱培桢;王博;黄英荷;;上颌窦疾病106例CT与X线诊断结果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13期 |
19 |
唐俊军,吴元佐;正常成人甲状腺的CT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S1期 |
20 |
袁军,徐彬,董敏,崔艳,蒲仕军;乳腺肿块的CT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