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胡晓武  
【摘要】:正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每年死于该病的有100多万人。乙肝病毒随带者约占正常人群的10一15%,乙肝病毒随带者主要依靠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来检查发现,但由于检查方法的多样性,有时会出现漏检和误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除传统的ELISA法外,目前我们可以用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健康天地信箱[J];健康天地;2011年07期
2 史跃杰;;57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5期
3 周志芳;;新疆阿拉尔片区16-20岁学生的乙肝两对半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5期
4 ;妊娠咨询[J];健康人生;2010年04期
5 戈蕊;;爆炒动物内脏可能感染乙肝病毒[J];食品与健康;1999年10期
6 潘晓红;;乙型肝炎患者S1抗原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年11期
7 ;有抗体还要不要打乙肝疫苗[J];家庭药师;2011年08期
8 周英;刘桂花;刘黎;;乙肝病毒DNA阳性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外医疗;2011年20期
9 ;新世纪攻克乙肝病毒的特色治疗 国营广州市穗康肝病研究治疗中心[J];学问;2001年09期
10 王俊学;;乙肝患者要正确对待耐药[J];健康天地;2011年08期
11 陈玉;钟芝茵;吴小桃;陈志武;杨静;王升启;;抗HBV反义寡核苷酸的筛选[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12 于小云;于晓燕;;左氧氟沙星治疗HBV携带肺结核患者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1年07期
13 贺云方;;定性酶标测定与定量检测对乙肝两对半结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14 郑林生;沈晓华;杨永青;;苏州市黎里地区接种乙肝疫苗人群HBsAg和抗-HBs水平调查[J];江苏预防医学;2011年04期
15 王少扬;;乙肝疗效也分“金、银、铜”等级[J];老年人;2011年08期
16 李晓霞;申文;;核苷酸药物治疗乙肝耐药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20期
17 王琳;张蓉;金玉琴;曹英川;殷建华;马旭华;;144例HBsAg携带者HBV基因型分布及PreS区位点的突变[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年06期
18 刘冬梅;彭莲红;;1120例儿童和妇女乙肝五项检测结果的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7期
19 吴小妹;凌奕;李跃萍;金松;;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状态对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20 王振坤;;十问成人乙肝疫苗[J];家庭药师;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武;;三种不同的方法检测HBsAg的比较[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李国宏;;1315例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HBeAg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3 刘寿荣;;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和阻断研究进展[A];第十次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4 董林;匡钱华;;自拟“黄芪治肝散”治疗乙肝66例观察[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5 杨玉兰;闫素英;;227例肝病患者家庭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预防行为调查分析[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陈涤平;;实脾法在治疗肝病中的运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十九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侯治民;;反思治肝历程 创新中医治法[A];首届中医思维科学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8年
8 宋卫青;刘丰海;原江水;陈华波;;原发性肝癌患者Fas的检测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9 刘晓燕;王慧芬;胡瑾华;何卫平;王海请;刘娜;;核苷类似物治疗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分析[A];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叶于富;谢小军;周琳;余晓波;冯晓文;王雁;郑树森;;B7-H4在乙肝病毒免疫逃逸机制中的作用研究[A];2009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华;X蛋白与p73对乙肝病毒转录复制的影响和肝癌相关新基因HCRP1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年
2 孙世仁;转录因子FoxO3a在乙肝病毒复制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3 王甦;HBV基因组HNF3结合位点的突变对肝细胞核因子3β抑制HBV转录复制作用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4 陈素清;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石铭;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株变异率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何晓文;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黄月华;乙肝病毒基因型和病毒变异与肝细胞癌的关系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8 马瑞萍;乙肝病毒体外自然感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谢怡;转染有乙肝病毒X基因的肝癌生物学特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10 顾绍庆;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嘉;乙肝病毒C基因区变异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2 丁劲;TAT-乙肝病毒靶向核糖核酸酶的表达纯化及其抗病毒活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3 何永刚;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Pres结合肽寻找乙型肝炎病毒特异性结合蛋白[D];兰州大学;2006年
4 吴亚滨;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4与乙肝病毒增殖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5 祝美琴;拉米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杨慧;RNA干扰技术抗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孙永红;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8 吕维红;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L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9 赖威;肝移植受体术后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及功能检测[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杨智清;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预防HBV再感染的临床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微;产前产后全程干预乙肝病毒远离婴儿[N];中国税务报;2000年
2 雨田;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道传染[N];医药经济报;2004年
3 记者 李天舒;我国科学家发现乙肝病毒新生存机制[N];健康报;2009年
4 记者 王丹;日常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N];健康报;2009年
5 南京市第二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 赵伟;体检查出携带乙肝病毒该怎么办[N];家庭医生报;2004年
6 记者 骆红初;乙肝病毒并不强[N];上海科技报;2001年
7 记者 刘海峰 张涛;感染乙肝病毒也可生下健康宝宝[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8 解放军302医院 刘士敬 博士;乙肝病毒不只在肝脏中生存[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锦州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王振坤;盲目善待对乙肝带毒者未必好[N];卫生与生活报;2010年
10 记者 覃红 通讯员 鲁波;四川发现乙肝病毒S基因新变异[N];健康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