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抗凝血酶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机体抗凝酶活性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肺癌患者在化疗治疗前及每个化疗疗程结束后第二天(共3个疗程,各疗程间隔3周)检测抗凝血酶活性(AT: A)、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含量(D-D)、纤溶酶原活性 (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抗原性(PAI-1),并与30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AT:A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D-D、PIG:A、PAI-1:Ag、FI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t-PA:Ag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化疗过程中 AT:A和D-D含量逐渐降低,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而 PLG:A、PAI-1:Ag、FIB含量逐渐增高,均明显高于化疗前(P 0.01);t-PA:Ag各阶段与化疗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化疗药物的毒素及化疗过程中血管内皮的损伤和癌细胞促凝物质的释放,加剧了晚期肺癌患者机体的血栓前状态。动态观察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抗凝血酶和纤溶功能指标的变化,对预防出血和肺梗塞及估计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