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今年三月,“非典”突袭了北京城,在这场与“非典”抗争的战斗中,医务人员贡献出他们最大的力量来挽救病患的生命,同时,有很多医务人员由于种种原因被感染而倒下了,有的甚至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取得抗击“非典”的阶段性胜利之后,我们在庆祝胜利的同时,更有必要总结这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于是,我们开始关注医疗仪器设备的使用与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问题,我们也更加关注今后如若再次面对这样的突发性灾害,我们的
|
|
|
|
1 |
;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1981年01期 |
2 |
李井宾,杨梅,左静;攀枝花市紫荆山社区居民“非典”相关知、信、行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10期 |
3 |
杨国安,黄若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预防和控制“非典”中的作用[J];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10期 |
4 |
李殿祥;;北京成立生物医学工程学会[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80年03期 |
5 |
郝淳敏,张春玲,李润田;专科医院医务人员非典知识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4年04期 |
6 |
;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简介[J];中国内镜杂志;2005年09期 |
7 |
崔自力;阻击“非典”全球医疗信息化总动员![J];中国电子商务;2003年09期 |
8 |
卢广;刘昕;;“非典”医院 零距离[J];中国社会导刊;2003年05期 |
9 |
;第一次学习讨论会陕西省召开生物医学工程[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79年03期 |
10 |
刘大燕;管好发烧门诊院长必上的一课[J];医院管理论坛;2003年07期 |
11 |
;重庆市启动处置“非典”应急预案[J];中国药房;2003年05期 |
12 |
陈晨;工作在“非典办”(一)[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1期 |
13 |
;非典未在农村大范围蔓延[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3年19期 |
14 |
熊哲文;“非典”事件与我国应急法制的建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年21期 |
15 |
许明星,刘兵荣;非典过后加强农村卫生建设的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07期 |
16 |
本刊记者;;上海市成立生物医学工程学会[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79年02期 |
17 |
任福琳,张艳秋,顾青,杨艳;不同健教方式在防非典知识传播中的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年01期 |
18 |
李香媛;“非典”对建立公共卫生、医疗保障的警示[J];北方经济;2003年10期 |
19 |
黄劲松,卢德荣;反思“非典”简论加强传染病医院建设[J];浙江临床医学;2004年07期 |
20 |
江佑林;;四川省成立生物医学工程学会[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8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