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谱电磁脉冲对有孔缝腔体耦合效应的研究
【摘要】:本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研究了不同脉冲宽度的超宽谱电磁脉冲对不同尺寸的目标腔体的孔缝耦合效应。研究表明:对于较小尺寸的目标腔体,在孔缝尺寸也较小的情况下,脉冲宽度窄的超宽谱电磁脉冲相对于脉冲宽度宽的超宽谱电磁脉冲更容易通过腔体上的孔缝耦合进入目标腔体,而且更容易引起共振,而腔体的尺寸对耦合信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号的高频振荡部分。
|
|
|
|
1 |
苏子龙;徐永庚;高雷;王刚;冉洋;尹立孟;;电磁脉冲焊接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焊接技术;2020年07期 |
2 |
崔盟军;郭青;;电磁脉冲成形建筑用钛合金的组织及性能研究[J];钢铁钒钛;2020年04期 |
3 |
冯寒亮;张平;;美国电磁脉冲威胁防御领域动态述评[J];军事文摘;2017年15期 |
4 |
乔晓强;柳永祥;梁涛;;新材料在电磁脉冲防护中的应用[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S2期 |
5 |
于浩;;美海军对于电磁脉冲威胁开展分析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0年05期 |
6 |
胡晓荷;;应高度重视高功率电磁脉冲环境防护工作[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年11期 |
7 |
昆仑;;空袭新利器:电磁脉冲炸弹[J];民防苑;2008年03期 |
8 |
王雪松;贾瑞忠;韩树荣;杨振洲;;PAC-IC2型电磁脉冲驱鼠器驱鼠效果观察[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5年06期 |
9 |
陈增凯,孙新利,敬斌;电子设备的克星——电磁脉冲炸弹[J];现代防御技术;2004年02期 |
10 |
陈增凯,孙新利,陈黎梅;电磁脉冲导弹技术及其发展动态[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3年05期 |
11 |
夏惠诚,郭传福;电磁脉冲炸弹威胁下的舰艇生命力模型[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3年04期 |
12 |
王水明,王德文,高亚兵,彭瑞云,陈建魁,曹晓哲陈浩宇,谷庆阳,崔雪梅;电磁脉冲辐射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
13 |
石培新;;电子设备的克星——电磁脉冲炸弹[J];现代军事;2000年06期 |
14 |
孙绵湘;雷电及电磁脉冲专业委员会成立[J];北京电信科技;1998年04期 |
15 |
;电磁脉冲[J];电波与天线;1994年05期 |
16 |
沈浩明;核致电磁脉冲[J];自然杂志;1984年06期 |
17 |
曾道红;信息中枢的克星——电磁脉冲炸弹[J];科学24小时;2005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