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从中国传统文化变迁看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何畔  
【摘要】:正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出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尤其是后者在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凸显,成为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因素,由此,人类社会逐渐由追求物质进步向关注精神文明的提升转变,以至于作为文明单位的世界各国,把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国家强盛与综合国力提升主要途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国度来说,这无疑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好时机,与此同时,为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注入新的时代元素和生命力,作为文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小海;;从中国传统文化解读与重构女大学生形象[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李慧;幺禹斐;;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0期
3 王根;张琼;;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4期
4 贾灵充;吴杰;;地方高校人文素质课程实施现状及其优化对策——基于学生需求视角的实证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5 姜朝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教学中的思想性问题[J];德州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任碧波;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洛阳师专学报;1997年04期
7 李浩淼;;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高等教育[J];文史博览(理论);2013年11期
8 杨娜娜;张超英;;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与思考[J];魅力中国;2009年18期
9 王彩勤;;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青年文学家;2009年05期
10 石涓;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04期
11 于伟峰;马立民;商植桐;齐景爱;;论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J];天津电大学报;2008年01期
12 张勇;;敬畏生命: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关键词[J];现代大学教育;2009年02期
13 杨娜娜;张超英;;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程度调查报告[J];经营管理者;2009年05期
14 马菊霞;;关于在大学生中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年34期
15 李红,朱正威;试论高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建设[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16 张飞燕;申长崴;陈元婕;曲娜;邹丽辉;;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廉洁修养[J];鸡西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17 饶品良;;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4年11期
18 李勇丽;赵振国;;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理念的影响[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19 于伟峰;商植桐;齐景爱;王丽;马喜春;;天津市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天津电大学报;2011年04期
20 王大帅;;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为[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梦影;姜剑;万慧琳;;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付艳;民国时期北京大学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研究(1922-1927)[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景莉;中国大学的一份特殊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山西晋中学院 李山岗;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6年
3 记者 刘晓群;打造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大学[N];济南日报;2012年
4 记者 李陈续;安徽大学成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院[N];光明日报;2006年
5 程崇仁;创办中国传统文化大学[N];社会科学报;2005年
6 光军;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重镇[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7 刘思文 供稿 吴运亮 整理;捍卫中文尊严 打响中国传统文化保卫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艾光明;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年成才教育[N];西安日报;2006年
9 陈宝泉;大学精神:科学、民主与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张华;大学精神与中国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