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转型期我国就业模式的变迁与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的发展取向

白艳莉  
【摘要】:就业难题是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也是对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一大考验,因此,研究如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自进入转型期以来,在劳动力供给和需求面临着数量和结构双重矛盾的背景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根本特征就是非正规就业劳动市场的全面形成,而大力支持非正规就业的发展是我国政府就业政策的合理取向。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非正规部门就业问题专家谈[J];中国就业;2000年10期
2 崔桂山;;如何认识非正规就业[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2期
3 国家六部门联合赴印度考察团;明宏;;印度非正规就业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上)[J];中国就业;2009年06期
4 曹燕子;;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形成机制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9期
5 明宏;;印度非正规就业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下)[J];中国就业;2009年07期
6 沈晓栋;李金昌;;中国非正规部门指数的设计与测算——兼论非正规部门与经济增长关系[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08期
7 厚坤;;“非正规部门就业”与“非正规经济”——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J];中国就业;2007年09期
8 ;依托社区开发就业岗位[J];中国就业;2000年08期
9 本刊编辑部;;非正规部门是就业的重要领域[J];中国就业;2000年10期
10 张舜;;促进河南省大学生非正规就业的基本政策建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09期
11 胡凤霞;姚先国;;农民工非正规就业选择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年04期
12 ;非正规劳动组织就业在上海的培育与发展[J];中国就业;2000年10期
13 儒杰;;德国工会要求建立法定最低工资制[J];中国工会财会;2011年09期
14 ;上海市虹口区抓创业促就业走出新路[J];中国就业;2007年02期
15 ;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宣言中关于促进就业的原则和目标[J];中国就业;1996年01期
16 胡靖春;;MLCG四因素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规律[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7 王阳;;欧洲国家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模式[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18 ;创办自救基地 鼓励自谋职业[J];中国就业;2000年10期
19 霍咏梅;杨清臣;杨丽霞;;经济转型影响下的灵活就业制度创新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6期
20 张文;郭苑;徐小琴;;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艳莉;;论转型期我国就业模式的变迁与政府促进就业职能的发展取向[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2 ;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做好咨询课题——“非正规就业的国内外比较及上海对策研究”课题简介[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3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4 冯小茹;;非正规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的有效途径[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5 薛德升;方逸涵;;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及区域差异[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谢妍翰;;大城市“城中村”女性非正规就业[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方火春;;充分就业的艰巨性及其应对策略[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10 刘兴国;;关于我市灵活就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A];江苏省经济法研究会2003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苏萍;东北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非正规就业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姚宇;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徐林清;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余佳;“全球城市”的经济特质与二元劳动力市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红梅;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资本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刘新宇;论中国低端部门就业与城市环境管理的冲突[D];复旦大学;2007年
8 吕红;转型期中国灵活就业及其制度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徐蔼婷;未被观测经济估算方法与应用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睿;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非正规(部门)就业国际经验的借鉴[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2 吴韵;促进非正规就业有序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李娜;我国非正规就业产生与发展的制度阐释[D];湖南大学;2005年
4 薛骏;我国非正规就业现状与前景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刚;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谢敏;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陈绮;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金立乾;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贺歆;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绪东宇;关于构建我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人群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非正规部门就业 一片广袤的新天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2 晓白;重视“非正规就业”[N];人民日报;2001年
3 张华初;关于非正规就业发展现状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3年
4 夏人;关注非正规就业者的权益[N];工人日报;2004年
5 葛伟 钱聪慧;应高度重视非正规就业[N];工人日报;2005年
6 ;发展非正规就业刻不容缓[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陈科;从法律视角看非正规就业[N];四川日报;2004年
8 中共周口市委党校 王兰坤;促进非正规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障[N];周口日报;2007年
9 胡鞍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从正规就业到非正规就业[N];经济参考报;2001年
10 刘建进 张兴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非正规就业途径[N];经济参考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