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通》中的通假问题——兼论网络语音同音近之通用
【摘要】:从音同音近角度切入,对《风俗通义》中通假字的音义关系进行探讨,首先通过梳理、查证、认定等前期大量考据工作,从训诂角度对全书最后认定的59个通假字,进行声相同、韵相同、声韵皆同和声韵皆不同四类分析。然后结合"认知语言学语音隐喻现象",探究通假的产生历程,即开始记录语言,借音近字标音,只求近似,而导致受录的不同地区的人,用写出不同字,长此以往产生假字分歧,这实际上就恰巧契合了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由此我们推及到对于时下的网络用语的音同音近现象分析。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