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解毒散超微粉有效成分栀子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摘要】:黄连解毒散分别制成超微粉和细粉,给家兔灌服,采用HPLC测定家兔体内栀子苷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PKS(Pharmaceutical Kinetics Software)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处理,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粉、细粉中栀子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探讨超微粉碎技术对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散超微粉、细粉中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最佳房室模型均为一级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药物的吸收相半衰期(T_(1/2ka))为0.14和0.36h,药物的消除相半衰期(T_(1/2ke))为1.70和1.41h,达峰时间(T_(peak))为0.672和0.957h,达峰浓度(C_(max))为0.627和0.419μ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1.899和1.356(μg·h)mL~(-1),与细粉比较,黄连解毒散超细微粉达峰时间缩短;峰浓度提高;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加。上述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技术可显著提高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
|
|
|
|
1 |
林林;;超微粉通心络哪里有卖?[J];中华养生保健;2008年08期 |
2 |
;超微粉技术,造就高品质的现代特色中药[J];家庭医学;2007年06期 |
3 |
张林;;超微粉技术——通络药物的革命性突破[J];金秋;2008年02期 |
4 |
黄金;;超微粉技术,造就高品质的现代特色中药[J];家庭中医药;2007年08期 |
5 |
张林;;超微粉打破细胞膜 药物成分充分释放[J];老友;2007年12期 |
6 |
张林;;超微粉技术——通络药物的革命性突破[J];老友;2008年04期 |
7 |
刘智,李诚秀,李玲;天麻粉不同粒径的镇静镇痛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2年05期 |
8 |
张林;;超微粉打破细胞膜 药物成分充分释放[J];新天地;2007年12期 |
9 |
莫严;;超微粉技术,造就高品质的现代特色中药[J];健康大视野;2007年06期 |
10 |
张林;;超微粉技术——通络药物的革命性突破[J];新天地;2008年02期 |
11 |
张林;;超微粉技术全面提升通络药物药效[J];老友;2008年02期 |
12 |
张林;;超微粉技术全面提升通络药物药效[J];金秋;2008年01期 |
13 |
张林;;超微粉打破细胞膜 药物成分充分释放[J];金秋;2008年03期 |
14 |
姚玉霞,李泽鸿,肖军,丰莉;不同粒径细辛成分含量的测定[J];特产研究;2002年03期 |
15 |
王明芝;娄子恒;杜跃中;潘晓鹏;;西洋参超微粉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J];人参研究;2006年04期 |
16 |
张士成,李世普,袁润章;磷灰石超微粉对胃癌MGc-803细胞集落形成和细胞骨架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17 |
高晓慧;杨瑛;杨永华;蔡光先;;茯苓超微粉与传统饮片的化学对比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08年03期 |
18 |
张春凤;李凯;杨中林;;川续断超微粉与普通粉中川续断皂苷Ⅵ溶出特性比较研究[J];中成药;2010年01期 |
19 |
李健;马玉芳;俞道进;黄小红;姚金水;黄一帆;;鱼腥草超微粉的显微特性[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
20 |
朱卫丰,黄洁,傅国强,龚晓英,蔡治纲;西洋参超微粉与普通粉的溶出度及药效学比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