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黄连解毒散超微粉有效成分栀子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林雪玲  马玉芳  俞道进  姚金水  黄小红  黄一帆  
【摘要】:黄连解毒散分别制成超微粉和细粉,给家兔灌服,采用HPLC测定家兔体内栀子苷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PKS(Pharmaceutical Kinetics Software)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处理,比较黄连解毒散超微粉、细粉中栀子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探讨超微粉碎技术对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影响。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散超微粉、细粉中栀子苷的药代动力学最佳房室模型均为一级一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药物的吸收相半衰期(T_(1/2ka))为0.14和0.36h,药物的消除相半衰期(T_(1/2ke))为1.70和1.41h,达峰时间(T_(peak))为0.672和0.957h,达峰浓度(C_(max))为0.627和0.419μ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1.899和1.356(μg·h)mL~(-1),与细粉比较,黄连解毒散超细微粉达峰时间缩短;峰浓度提高;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增加。上述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技术可显著提高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林;;超微粉通心络哪里有卖?[J];中华养生保健;2008年08期
2 ;超微粉技术,造就高品质的现代特色中药[J];家庭医学;2007年06期
3 张林;;超微粉技术——通络药物的革命性突破[J];金秋;2008年02期
4 黄金;;超微粉技术,造就高品质的现代特色中药[J];家庭中医药;2007年08期
5 张林;;超微粉打破细胞膜 药物成分充分释放[J];老友;2007年12期
6 张林;;超微粉技术——通络药物的革命性突破[J];老友;2008年04期
7 刘智,李诚秀,李玲;天麻粉不同粒径的镇静镇痛作用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2年05期
8 张林;;超微粉打破细胞膜 药物成分充分释放[J];新天地;2007年12期
9 莫严;;超微粉技术,造就高品质的现代特色中药[J];健康大视野;2007年06期
10 张林;;超微粉技术——通络药物的革命性突破[J];新天地;2008年02期
11 张林;;超微粉技术全面提升通络药物药效[J];老友;2008年02期
12 张林;;超微粉技术全面提升通络药物药效[J];金秋;2008年01期
13 张林;;超微粉打破细胞膜 药物成分充分释放[J];金秋;2008年03期
14 姚玉霞,李泽鸿,肖军,丰莉;不同粒径细辛成分含量的测定[J];特产研究;2002年03期
15 王明芝;娄子恒;杜跃中;潘晓鹏;;西洋参超微粉中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J];人参研究;2006年04期
16 张士成,李世普,袁润章;磷灰石超微粉对胃癌MGc-803细胞集落形成和细胞骨架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17 高晓慧;杨瑛;杨永华;蔡光先;;茯苓超微粉与传统饮片的化学对比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08年03期
18 张春凤;李凯;杨中林;;川续断超微粉与普通粉中川续断皂苷Ⅵ溶出特性比较研究[J];中成药;2010年01期
19 李健;马玉芳;俞道进;黄小红;姚金水;黄一帆;;鱼腥草超微粉的显微特性[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0 朱卫丰,黄洁,傅国强,龚晓英,蔡治纲;西洋参超微粉与普通粉的溶出度及药效学比较[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蔺雷亭;;陶瓷微滤膜在碳化硼超微粉生产中的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2 赵自明;陈玉兴;杜铁良;曾晓会;黄雪君;;超微粉碎大黄配方颗粒小肠推进药理等效性研究[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杨利朋;苗文福;王成;刘绍英;;碳化硅复合超微粉对高炉炮泥性能的影响[A];2011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敖宁建;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热塑性弹性体的固相力化学改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郑克玉;两种铁电材料的超微粉及细晶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钱海燕;猪骨髓干细胞体外分化和优化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4 孙永欣;黄芪多糖促进刺参免疫力和生长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周双德;山莓叶形态解剖与抗菌成分及毒副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6 刘艳;通络方药调脂、抑炎及抗凝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郭金英;红葡萄酒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杨春瑜;黑木耳定型热压工艺设备及重组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宇凌;玉屏白头超微粉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研究报告[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关鹏;粉葛超微粉仿生提取物质量标准及其代谢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周慧敏;YAG制备及其XRD全谱拟合结构分析[D];安徽大学;2004年
4 黄顺福;红景天超微粉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6年
5 张信娟;纳米化青蒿素及冻干粉制备工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6 林雪玲;黄连解毒散超细微粉药代动力学研究与体外抑菌试验[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7 周丽敏;有机溶媒中氧化铝超微粉稳定性的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8 孙艳;人参仿生化提取分离及初步药效学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赵彦春;超微无机物粉末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肖付才;葡萄籽原花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伍思成;超微粉抛光砖[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何全基 向彩霞;瓮福磷渣超微粉供不应求[N];中国化工报;2010年
3 熊昌彪;我国首次将超微粉技术用于中药生产[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张林;超微粉技术——提升通络药物的科技含量[N];中国老年报;2007年
5 张莉;我国首次将超微粉技术成功应用于中成药生产[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驻京记者 王丹;超微粉技术应用于现代特色中药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N];医药经济报;2007年
7 ;氧化铝超微粉生产线启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0年
8 李斌;中成药生产成功应用超微粉技术[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陈国东;超微粉技术提升现代特色中药[N];医药经济报;2007年
10 冯凤;超微粉新技术助中成药生产[N];中国质量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