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玉米黄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宋燕华  吴惠岭  夏勇  傅剑云  严峻  蔡德雷  
【摘要】:目的对玉米黄素的亚慢性毒性进行评价,为玉米黄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设0.3、0.6、1.2g/kg体重三个剂量组,观察玉米黄素90天喂养试验对大鼠体重、脏体比、血液学、食物利用率、病理等的影响,评价其亚慢性毒性。结果除病理组织学结果高中剂量组大鼠肝细胞空泡变性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高剂量组大鼠肝脏小叶内小灶状炎细胞浸润、点灶状肝细胞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外,其余三剂量组各项指标未见明显毒性。结论玉米黄素在一定剂量时未显示有亚慢性毒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邱忠礼;孙娜;王静;周催;车会莲;;转基因棉籽亚慢性毒性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12期
2 和艳芬;田玉先;周勇;;功劳去火片大鼠亚慢性毒性实验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8期
3 胡滨;陈一资;;亚硒酸钠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J];食品科学;2011年15期
4 翁小斌;张伟;庞定国;王显菊;王正书;徐培渝;;α-氯代醇对大鼠的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年15期
5 瞿晟;;让五官年轻10岁[J];报刊荟萃;2011年07期
6 陈军华;;蛋黄为何成为婴儿的辅食之选[J];饮食科学;2011年07期
7 李文娟;彭清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1年09期
8 莫日根;刘帅;;叶黄素在眼病防治中的作用[J];中老年保健;2011年04期
9 范志红;;价廉物美的防癌蔬菜——绿菜花[J];保健医苑;2011年07期
10 王晓君;罗蔚锋;刘春风;;尿酸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年01期
11 ;九种蔬果有益皮肤健康[J];兵团建设;2011年14期
12 刘雪松;;抗氧化剂及中药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燕华;吴惠岭;夏勇;傅剑云;严峻;蔡德雷;;玉米黄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董竞武;肖萍;郑志清;俞筱琪;叶秀玲;施志冲;符振华;顾文华;李真观;;三唑磷杀虫剂的亚慢性毒性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杜仲坤;朱鲁生;王军;王金花;谢慧;董淼;;离子液体[C_8mim]PF_6对斑马鱼的亚慢性毒性效应[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周海英;刘宁朴;张风;徐玉乐;崔蕾;于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血清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浓度的测定[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强;张其德;卢从明;匡廷云;;玉米黄素的快速积累是超高产杂交稻对光抑制响应的重要途径[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6 梁宇杰;王会平;龙鼎新;李薇;伍一军;;氯菊酯和残杀威联合染毒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郭海恩;董力;余淑懿;治洪;曹静祥;;硼硒联合对大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陈壁锋;黄俊明;贝伟剑;黄建康;谭剑斌;王凤岩;;柿叶乙醇提取物90d亚慢性毒性和致畸作用的实验[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宋雁;;杏仁皮安全性研究[A];食品、饲料安全与风险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罗永煌;张桂枝;罗跃美;刘萍;;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缓释型注射液亚慢性毒性试验[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俊;柑橘果实类胡萝卜素形成及调控的生理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彭光华;类胡萝卜素及其抗乳腺癌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3 方桂杰;喹赛多临床前毒理学安全性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4 裴凌鹏;类胡萝卜素对成骨细胞代谢的调控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5 刘海燕;转nisI基因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590对SD大鼠肠道健康的影响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6 邱宗波;激光对干旱胁迫小麦幼苗的防护和修复效应及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郑阳霞;枸杞类胡萝卜素合成酶基因(PSY、LycB)的克隆及其转化洋桔梗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8 王强;超高产杂交稻(Oryza Sativa L.)光合作用和光抑制特性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9 刘慧娟;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TaPSY2)的克隆转化及抗菌肽制备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韦朝领;叶黄素循环对茶树光抑制破坏的防御及其关键酶基因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文;喹赛多在比格犬中的亚慢性毒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洪丽玲;两种纳米与常规材料DNA损伤和亚慢性毒性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郝磊;玉米蛋白粉中玉米黄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4 鄢荣梅;三聚氰胺毒理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鹿林;自天然叶黄素酯制取虾青素的实验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李涛;天然类胡萝卜素(叶黄素)的分离纯化及分子修饰[D];青岛大学;2004年
7 徐燕英;国产氧化型染发剂的毒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吉宁;茶多酚毒理学安全性及抗氧化作用评价[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
9 陈永益;亚慢性硝酸钐染毒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秀鸿;戊唑醇原药急性、亚慢性经口毒性与诱变性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泓娟;类胡萝卜素引领21世纪抗氧化时代[N];中国食品报;2009年
2 通讯员 陈益 张君南 记者 张陆龙;有关药品欧美标准“新昌制药”主持制订[N];绍兴日报;2010年
3 宋斌;美国全方位“消化”玉米[N];中国化工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李涛;类胡萝卜素:抗氧化剂时代的“新贵”[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9年
5 田海蓉;“护眼法宝” 枸杞子[N];医药经济报;2004年
6 王迪;眼保健原料市场增长可期[N];医药经济报;2010年
7 记者 刘刚 新昌县报道组 陈益 张君南;“浙江医药”执笔欧美药典[N];浙江日报;2009年
8 李颖;有机牛奶今年有望上市[N];农民日报;2005年
9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郭伽;蔬菜水果的营养成分与功能[N];光明日报;2003年
10 ;类胡萝卜素的营养价值[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