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广民,张金霞,鲍新奎,周党卫;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磷素循环[J];生态学报;1999年04期 |
2 |
易现峰,张晓爱,李来兴,李明财,赵亮;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分析——来自稳定性碳同位素的证据[J];动物学研究;2004年01期 |
3 |
张晓爱;高寒草甸十种雀形目鸟类繁殖生物学的研究[J];动物学报;1982年02期 |
4 |
易现峰,贲桂英;高寒草甸珠芽蓼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季节变化及与太阳辐射的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00年02期 |
5 |
邱波,罗燕江;不同施肥梯度对甘南退化高寒草甸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6 |
周刊社;杜军;袁雷;马鹏飞;刘依兰;;西藏怒江流域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草业学报;2010年05期 |
7 |
罗燕江,周九菊,王海洋,马建云,杜国祯;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与营养的关系(英文)[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8 |
张超;宁应之;刘汉成;王娟;马正学;;甘南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9 |
徐丽华;李梅;谢德体;;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研究进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年01期 |
10 |
王启兰;王溪;曹广民;王长庭;龙瑞军;;青海省海北州典型高寒草甸土壤质量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6期 |
11 |
陶燕铎,樊乃昌,景增春;高原鼢鼠对草场的危害及防治阈值的探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0年02期 |
12 |
李英年,曹广民,鲍新奎;高寒草甸植被生育期耗水量和耗水规律的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1996年01期 |
13 |
张国胜,李林,汪青春,李希来,徐维新,董立新;青南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高寒草甸牧草生长影响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9年03期 |
14 |
张堰铭,刘季科;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及生产力的影响(英文)[J];兽类学报;2002年03期 |
15 |
王军德;王根绪;陈玲;;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的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变异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
16 |
邱成;;浅析四川省石渠县生物多样性的演替[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
17 |
孙飞达;郭正刚;尚占环;龙瑞军;;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0年02期 |
18 |
朱志红,王刚;群落结构特性的分析方法探讨──以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为例[J];植物生态学报;1996年02期 |
19 |
张晓爱,赵亮,刘泽华;青海省海北地区高寒草甸雀形目鸟类的繁殖生产力[J];动物学报;2000年03期 |
20 |
易现峰,杨月琴,张晓爱,李来兴,赵亮;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定位站没有发现C_4植物——来自于稳定性碳同位素的证据(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3年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