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马玉寿施建军董全民王彦龙文金花杨时海  
【摘要】:正通过对黄河源区高寒草甸草地极度退化产物“黑土滩”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研究后认为:分布在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上的黑土滩草地植物群落可分为7个类型,分别为黄帚橐吾 (Ligularia virgaurea)+铁棒棰(Aconitum pendulum)型、白苞筋骨草型(Ajuga lupulina)、铁棒锤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阿依丁;冯克明;双胡尔;任继生;雷特生;穆合塔尔;张学洲;;天山北坡高寒草甸和山地草原放牧强度的研究[J];草业科学;1996年03期
2 柳领君;张宏;;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草业与畜牧;2008年02期
3 张超;宁应之;刘汉成;王娟;马正学;;甘南高寒草甸土壤纤毛虫物种多样性[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梁东营;林丽;李以康;王溪;曹广民;;三江源退化高寒草甸草毡表层剥蚀过程及发生机理的初步研究[J];草地学报;2010年01期
5 王启兰;王溪;曹广民;王长庭;龙瑞军;;青海省海北州典型高寒草甸土壤质量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1年06期
6 赵新全;皮南林;王启基;;藏系绵羊最佳屠宰年龄的数学模拟[J];草业科学;1989年05期
7 李希来;高寒草甸草地在全封育下的植物量变化[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94年04期
8 李英年,曹广民,鲍新奎;高寒草甸植被生育期耗水量和耗水规律的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1996年01期
9 张国胜,李林,汪青春,李希来,徐维新,董立新;青南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高寒草甸牧草生长影响的研究[J];草业学报;1999年03期
10 王军德;王根绪;陈玲;;高寒草甸土壤水分的影响因子及其空间变异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11 王彦龙;马玉寿;孙小弟;施建军;董全民;盛丽;吴海艳;;大武地区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群落结构及植物量分析[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年06期
12 吴兵;袁明璐;李胜;韩发;师生波;;高寒草甸植物抗氧化系统对长期增强UV-B辐射的响应[J];草业科学;2008年05期
13 马涛;童云峰;刘锦霞;武高林;刘振恒;;不同施肥处理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J];草原与草坪;2008年04期
14 田玉强;朱维树;张勇;李悦;刘峻杉;;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光合特征研究简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15 孙飞达;郭正刚;尚占环;龙瑞军;;高原鼠兔洞穴密度对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0年02期
16 彭中山;;封育和施肥措施对退化高寒草甸生长发育及其生物量季节动态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17 德科加;;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NPK施肥组合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0年04期
18 张国胜;李希来;;青海省曲麻莱地区高寒草甸牧草生长与气象条件关系初探[J];中国草地学报;1992年03期
19 杜铁瑛;;试论青海高寒草甸草地的能量流动和转化[J];中国草地学报;1992年04期
20 朱志红,王刚;群落结构特性的分析方法探讨──以高寒草甸和高寒灌丛为例[J];植物生态学报;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寿;施建军;董全民;王彦龙;文金花;杨时海;;黄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群落结构特征研究[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马玉寿;董全民;施建军;王启基;龙瑞军;戴朝统;文金花;;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建植技术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马玉寿;施建军;董全民;王启基;龙瑞军;王彦龙;;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建植技术研究[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李來興;易现峰;楊月琴;张嘵爱;;海北高寒草甸生態系统定位站若干雀形目鳥類穩定性碳同位素值及其食性(英文)[A];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会论文集[C];2002年
5 龙瑞军;尚占环;赵成章;曹广民;王长庭;丁路明;;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分异过程及调控机理[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李月梅;曹广民;;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的初步研究[A];2005青藏高原环境与变化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刘伟;韩发;;高寒草甸退化对短穗兔耳草克隆生长特征的影响[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韩发;李以康;周华坤;吴兵;师生波;王学英;冉飞;;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A];2006年中国植物逆境生理生态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曹广民;杜岩功;梁东营;王长庭;王启兰;;高寒草甸两种类型植物对甲烷汇的影响[A];青藏高原资源·环境·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陶贞;沈承德;孙彦敏;高全洲;易惟熙;李英年;;土地利用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更新的影响[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谈嫣蓉;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陈懂懂;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及氮矿化潜力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史小明;开垦、黄帚橐吾蔓延和禁牧对高寒草甸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东;基于CENTURY模型的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世虎;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土壤氮的矿化和硝化及地上地下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贾鹏;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物候研究:群落,功能特征与系统发育[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太春;高寒草甸鼢鼠土丘的植被恢复与边缘效应动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王辉;玛曲高寒草甸沙化特征及沙化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马玉寿;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形成机理与恢复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10 勾昕;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和化学计量学动态分析[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梅;长江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对高寒草甸蒸散的影响及作物系数的确定[D];兰州大学;2011年
2 胡文祥;基于植物性状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常见物种对施肥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刘杰;高寒草甸豆科植物固氮作用及其对群落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4 王苗苗;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产量遥感监测及植物碳汇动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徐志伟;青海省海北高寒草甸退化原因及对策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余开亮;亚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冠层截留容量及其与冠层特征的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7 张洪芝;若尔盖高寒草甸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时空特征[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贠汉伯;青藏高原内陆不同生态系统中主要植物δ~(13)C、δN/‰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钊齐;江河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序列上放牧侵蚀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10 韩立辉;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次生裸地生态特征及采用丸粒化草种的植被恢复试验[D];青海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目 朱国亮;丰腴的青藏高寒草甸草枯畜减[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2 记者 肖涛 谢伟 赵书彬;羌塘扬鞭竞风流[N];那曲报;2009年
3 记者 赵静 通讯员 史绍俊 董全民;三江源“黑土型”退化草地又见绿[N];青海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李欣;青海大学为三江源生态恢复建设“添砖加瓦”[N];青海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章轲;“青藏铁路经济带”要环境规划先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2008年全国草原监测报告[N];农民日报;2009年
7 王雅琳;10年后青海湖将更迷人[N];西部时报;2010年
8 记者 李莎莎;三江源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治理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N];格尔木日报;2011年
9 魏建方;高原植被保护、再造和恢复[N];科技日报;2004年
10 记者  钟昱 通讯员  陈立;“中华水塔”屹立高原之巅[N];中国财经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