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X-PCR和REP-PCR技术的青枯雷尔氏菌多态性分析
【摘要】:青枯病原菌是一个复杂的群体,生理分化很明显。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在寄主范围、生化型、致病力和血清型等细菌学特性上差异很大,这导致其病害防治较为困难,使其成为世界上危害最大、分布最广和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植物病害之一。研究青枯雷尔氏菌的遗传多样性对于了解青枯病的发生和进行病害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采用分子手段对病原菌多态性研究更为准确,并且更为快速。但目前关于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多态性分析方面的报道较少。本研究利用BOX-PCR和REP-PCR技术对来源于福建省不同地区,主要受青枯病病原菌危害的5种寄主植物的84株青枯雷尔氏菌展开多态性分析,希望从寄主以及地理来源两方面揭示青枯雷尔氏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均在504bp位置出现特异性条带;采用BOX-PCR和REP-PCR对这些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表明BOX-PCR扩增出19条特异性条带,REP-PCR扩增出20条特异性条带。系统聚类结果表明,青枯雷尔氏菌的遗传分化与寄主作物和地理来源都存在相关性,其中,寄主植物是在遗传差异中起主导作用。进一步分析可知,地域性的差异主要由BOX-PCR提供,寄主间的差异主要由REP-PCR提供。BOX-PCR和REP-PCR多态性分析技术为我国青枯雷尔氏菌多态性研究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
|
|
|
1 |
李书光;赵蕾;张娜;王金良;陈金龙;苗立中;沈志强;;BOX-PCR技术在细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1年08期 |
2 |
谷峻;张静苗;贾瑞宗;陈文新;;山蚂蝗慢生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J];微生物学报;2011年10期 |
3 |
;[J];;年期 |
4 |
;[J];;年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