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电极法快速检测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摘要】:黄曲霉毒素是自然界中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分泌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是迄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一类真菌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大米、玉米等作物及与其相关食品中,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黄曲霉毒素B1是黄曲霉毒素最为常见的一种,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Ⅰ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粮油食品中,其中以玉米污染最为严重,人和动物体主要通过膳食渠道摄入,对公众健康有很大的威胁,近年来黄曲霉毒素己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胶体金试纸条法、酶联免疫法等方法。由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操作复杂,分析速度慢,费时费力。因此当前急需建立一种灵敏、高效、低溶剂量、不需要衍生的微量黄曲霉毒素快速定量方法。本研究采用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自行研发生产的黄曲霉毒素氧化酶生物传感器对取自潍坊的50斤玉米进行了黄曲霉毒素的抽样分析,结果如下:黄曲霉毒素在10-300ug/kg的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999,灵敏度3ug/kg,精密度为1.5%。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满足对样品灵敏、快速、高通量、低溶剂的检测要求,适用于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快速定量测定。
|
|
|
|
1 |
孟庆利;;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控制[A];《2010中国猪业进展》论文集[C];2010年 |
2 |
张崟;曾庆孝;朱志伟;韩光赫;;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方法[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3 |
马静;朱惠莲;唐志红;凌文华;;尿粪黄曲霉毒素排泄及生物干预[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和抗癌剂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
4 |
朱聪英;应永飞;韦敏珏;陈慧华;陆春波;周文海;林仙军;罗成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与饲料毒理学学术讨论会暨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
5 |
于建兴;沈洁;陆筑凤;李加友;;黄曲霉毒素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与饲料毒理学学术讨论会暨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
6 |
朱聪英;应永飞;韦敏珏;陈慧华;陆春波;周文海;林仙军;罗成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A];2013年饲料毒理学术报告会暨饲料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材料集[C];2013年 |
7 |
计成;赵丽红;马秋刚;关舒;雷元培;;黄曲霉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及前景展望[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
8 |
陈建民;张雪辉;杨美华;金钺;;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概况[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9 |
尹淑涛;薛文通;张惠;;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A];2007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10 |
徐日荣;唐兆秀;蓝新隆;;黄曲霉毒素研究进展[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