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磁共振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王志战  许小琼  
【摘要】:正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既可提供及时、可靠的储层物性参数,又能提供孔隙流体含量及其可动性信息,是目前唯一能在钻井现场快速评价储层物性及流体可动性的一项录井新技术。通过对该项技术的深入攻关研究,在储层评价及孔隙流体评价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与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陶海;;录井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发展方向及其对策[J];录井工程;1998年01期
2 陈元华;郑鸿稳;黄宏伟;;试论录井技术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录井工程;1998年04期
3 马俊胜;段志强;;延长组核磁共振录井基本解释方法研究[J];钻采工艺;2010年S1期
4 秦志亮;王大伟;吴时国;马玉波;曹全斌;许建华;;侵入砂体对深水油气勘探的研究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2期
5 杜建波;黄晓;马荣芳;谢其锋;何明喜;;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突破关键因素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5期
6 洪太元;蔡希源;何治亮;王离迟;;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底部不整合特征[J];新疆地质;2006年03期
7 张代生;焦立新;;台北凹陷深层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与目标选择[J];吐哈油气;1997年04期
8 方锡贤;;浅议录井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当代石油石化;2011年01期
9 崔建国,唐明兵;PDC钻头录井方法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3期
10 何道勇;滕玉明;李洪文;张杰;;热蒸发烃色谱分析技术在胜利油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J];录井工程;2007年01期
11 吴学明,赵文献;国外油气化探新进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5年02期
12 丁贵明;油气勘探工程及实践[J];中国石油勘探;1996年01期
13 王捷;关于裂谷盆地油气勘探的思考[J];中国石油勘探;2000年01期
14 汪新文 ,梅冥相;中国石化集团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经理部科技工程项目《南盘江—十万山地区区域地质特征与油气勘探潜力研究》通过验收[J];现代地质;2002年03期
15 阎世信,曾忠;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及需求[J];中国石油勘探;2002年02期
16 张鹏翼;;用核磁共振资料评价储层物性、储油能力及渗流能力[J];吐哈油气;2002年03期
17 方锡贤;专业录井技术的定位及发展思考[J];录井工程;2004年03期
18 康玉柱;;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实践论谈[J];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5年01期
19 张抗;王俊玲;;中国克拉通盆地油气勘探[J];地质学报;2006年02期
20 冉隆辉;谢姚祥;王兰生;;从四川盆地解读中国南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战;许小琼;;磁共振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陈金荣;;长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特征与油气勘探新进展[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志杰;;论油气勘探的钻前预测[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谭廷栋;;油气勘探中的测井高技术[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5 刘晓峰;;东营凹陷盐-泥构造样式和成因机制分析[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陈振宏;王一兵;张亚蒲;王宪花;杨焦生;;煤层气藏储层研究的新方法[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孙大明;;地震勘探新技术在松南油气勘探中的应用[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何将启;郜建军;;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肖军;王华;刘军;陈少平;姜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与勘探方向选择[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学辉;;中扬子区志留系“满坳含烃”的条件分析及勘探方向探讨[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美寅;济阳坳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及其流体实时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解伟;西峰庆阳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赵欣梅;基于烃类微渗漏理论的高光谱遥感油气异常探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李伟;渤海湾盆地区中生代盆地演化与前第三系油气勘探[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李春山;X射线荧光岩屑识别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张小兵;陆相断陷盆地复杂小断块储层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7 吕锡敏;岩性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方法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程相志;低阻油气层识别评价技术及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周学民;火山岩气藏储层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8年
10 周建林;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油气成藏模式及其勘探前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美杰;江苏油田核磁共振录井综合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冯逾;大庆外围油田泥质砂岩储层核磁共振测井解释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刘增;东辛油田低电阻率油气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戴苗;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正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5 李晓辉;复杂泥质砂岩储层束缚水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姚彦平;岩石孔隙中NMR油水识别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5年
7 焦玮玮;核磁共振全直径岩心分析仪磁体研制技术与油田现场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5年
8 林吉焱;核磁共振找水的正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赵蕾;核磁共振在储层物性测定中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王建飞;济阳坳陷深层气层录井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长江大学地球化学系教授 郑晓萌;油气勘探进入地球深部[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晨澜;油气勘探:向地球深度与广度进军[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孙希利 张永寿;要寻求油气勘探的更大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3年
4 林青;解决复杂地区油气勘探的特殊问题[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记者 李兵 通讯员 张彦民;华北油田油气勘探佳音频传[N];中国石油报;2001年
6 记者 宋杰;大庆油气勘探呈强劲发展势头[N];中国石油报;2002年
7 龚畅;油气勘探方法的新进展[N];中国石油报;2002年
8 记者 康维海;柴北缘油气勘探研究取得重大成果[N];中国矿业报;2011年
9 黄宝平 夏在连 史海英;下扬子区油气勘探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武勇 王继发;破解黄土塬油气勘探世界级难题[N];中国矿业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