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Fe(Ⅲ)(3D~5),S=3/2自旋体系的一种新的G张量计算方法

于新主  
【摘要】:正七十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在对一些重要的含Fe生物材料的研究中,特别是在对固氮酶中的MoFe蛋白,Fe蛋白及其辅因子FeMo-Co的研究中,大量的实验事实证明,在这些生物材料中Fe(Ⅲ)离子除具有高自旋态,S=5/2和低自旋态S=1/2外,还存在一种中间自旋态,即Fe(Ⅲ)3D~5,S=3/2的自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何延才,陈家光,王心磊,马业明;多层薄膜厚度测定及计算方法[J];科学通报;1990年18期
2 黄永顺;李子军;;轴对称非静态电流分布轴外场的一种计算方法[J];大学物理;2008年06期
3 周军;;良导体表面粗糙度对表面电流计算值准确性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4 许焰;谭建平;刘云龙;刘恒拓;祝忠彦;;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驱动力矩的计算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5 陈志勇;;关于总噪声级计算方法的探讨[J];汕头科技;2004年04期
6 赵伊君;张志杰;郭毓飞;;原子电离能的几种计算方法及其比较[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85年01期
7 廖绍彬;尹光俊;;磁共振磁场的修正计算[J];磁性材料及器件;1989年02期
8 陈向荥;马庆位;;侧向开口式波能转换气室性能的一种计算方法[J];海洋技术;1990年04期
9 彭梅;孙良卫;陈良;李新喜;;重力场中子小角散射Q分辨函数计算方法[J];现代科学仪器;2009年04期
10 戴本林;华祖林;贺玉龙;李伟;顾莉;;内昆线威宁段铁路噪声预测模式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0年04期
11 陈良;彭梅;王燕;孙良卫;陈波;;中子小角散射谱仪Q分辨率计算和对形状因子影响分析[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11年05期
12 方励之;关于标量-张量理论中含物质及黑体辐射的宇宙解[J];物理;1972年03期
13 许光男;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的简捷推导[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14 李文仁;全反对称三秩张量ε_(ijk)在物理中的应用[J];大学物理;1986年11期
15 李应乐;王明军;董群峰;唐高峰;;介质球的各向异性瑞利散射[J];光子学报;2010年03期
16 金玉堂;多电子原子体系Stark效应[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7 郝伟,廖理几,金泽宸;有本征对称的高秩Raman张量的计算[J];光散射学报;1995年Z1期
18 张元仲,郭汉英;关于矢量-张量引力相互作用模型[J];物理学报;1982年11期
19 许煜寰,王虹,陈焕矗;铁电晶体Pb_xBa_(1-x)Nb_2O_6和掺Li,Na的Pb_xBa_(1-x)Nb_2O_6的结构和电弹张量的测定[J];物理学报;1988年08期
20 侯召宇,郑乔,左俊玲;磁化造成的双折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新主;;Fe(Ⅲ)(3D~5),S=3/2自旋体系的一种新的G张量计算方法[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2 陈炜;;Li-Al靶件产量计算方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3 吴宜灿;李静惊;李莹;曾勤;陈明亮;郑善良;许德政;蒋洁琼;卢磊;丁爱平;胡海敏;龙鹏程;柏云清;罗月童;曹瑞芬;邹俊;何兆忠;黄群英;FDS团队;;大型集成多功能中子学计算与分析系统VisualBUS的研究与发展[A];第十二届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林慰帧;于新主;;D~3或D~7自旋体系的一个更普遍的G张量理论[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5 汪越胜;;声子晶体波传播特性的参数表征及计算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爱琢;裴奉奎;;磁等性自旋体系的乘积算符描述[A];第四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7 王红利;江少林;刘艳辉;;晶体和准晶物理性质关于Cn轴的任意旋转不变性[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8 胡广春;刘素萍;龚建;古当长;章剑华;;γ射线能谱的计算方法及校验[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9 尹文华;;多能源多群γ-EMP计算方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8)[C];1998年
10 刘爱琢;裴奉奎;;多脉冲NMR实验的多量子积算符描述[A];第五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生好;二维与准一维量子系统的临界现象[D];重庆大学;2012年
2 王志刚;几类具体的分子和纳米材料的性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史倩倩;二维强关联电子系统的gPEPS算法与二维t-J模型的基态相图[D];重庆大学;2012年
4 肖三水;光子晶体计算方法和设计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李康;光波导器件的高阶FDTD并行仿真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6 季敏;纳米结构及其相变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超;高频电磁散射建模方法及工程应用[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8 张光彪;关联动力学在介观输运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06年
9 宗红石;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在夸克势模型中应用[D];南京大学;1995年
10 李青坤;LiNbO_3与掺杂TiO_2体系缺陷结构与性能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厦;结构型吸波材料的理论研究及其优化设计[D];燕山大学;2008年
2 崔英敏;液晶蓝相BPⅠ与BPⅡ的统计理论[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3 沈曼;用分子场理论计算液晶蓝相的序参量[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石东平;球对称质量外部区域和引力波场中电磁场的能量动量张量[D];重庆大学;2003年
5 陈喜;离子晶体热力学性质及晶态氨基酸NMR化学位移张量的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徐晓明;不透明材料热扩散率PTR测量方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7 王大理;炎氦离子能级的相对论修正和精细结构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魏群;晶体材料中d~3态离子全组态EPR理论及其应用[D];西北大学;2004年
9 吴振东;核衰变数据评价及应用[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4年
10 张剑;高能质子—质子弹性散射QCD机制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