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用微波辐射传输方程进行微波辐射计亮温观测质量控制的实验研究

王振会  曹雪芬  黄建松  敖雪  潘旭光  朱雅毓  
【摘要】:正用于大气遥感的地基微波辐射计是一种微波遥感装备,用于接收大气发射的微波信号。大气中的分子,气溶胶,冰晶等物质发射微波信号,由辐射计接收后,进行反演,得出温度,湿度,液态水等物理量。地基微波辐射计在大气遥感探测中的地位日趋显著,尤其在大气温湿廓线的反演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微波辐射计可以对大气的温湿状况进行全天候的观测,能够得到高时间分辨率的大气温湿参数资料,极大地弥补了无线电探空资料每天时次少、空间分辨率低的不足。其得到的连续观测数据,对于充分了解大气的温度和湿度分布状况,大气逆温层产生、消亡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预报经常出现的大雾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姚展予;彭亮;;卫星微波被动遥感云中液态水的研究进展[J];气象学报;2009年02期
2 陈洪滨,吕达仁,魏重,刘锦丽;空基微波辐射计遥感晴天大气可降水量:不同通道组合和亮温函数形式的效果的比较分析[J];大气科学;1996年06期
3 林海,忻妙新,魏重,郝跃奎,邹寿祥;雷达和微波辐射计联合系统探测云中含水量和雨强分布的研究[J];大气科学;1984年03期
4 宫菀民 ,邹坚峰;地面雷达-辐射计联合测量降水的数值实验[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5 李靖,姜景山;微波辐射计的逆向辐射对定标及辐射测量的影响[J];遥感学报;1998年04期
6 张瑜;;测量大气时变特性的新方法──微波辐射计法[J];电子器件;1997年01期
7 赵玲;马玉芬;张广兴;杨莲梅;;地基35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的初步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年01期
8 吕达仁,林海;雷达和微波辐射计测雨特性比较及其联合应用[J];大气科学;1980年01期
9 赵柏林,尹宏,李慧心,杜金林,胡成达,朱元竞;微波遥感大气层结的原理和实验[J];中国科学A辑;1980年09期
10 何生存;郭三刚;王治邦;龚静;;黄河上游地区秋季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微波遥感[J];青海气象;2005年03期
11 张京江;楚艳丽;刘红燕;张朝林;李炬;;地基GPS和微波辐射计倾斜路径水汽对比观测试验方案设计[J];气象科技;2009年02期
12 林乐科;张业荣;赵振维;王波;;微波辐射计探测大气剖面的相关向量机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13 赵柏林;大气物理与大气探测的一些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14 李睿劼;李宏宇;;微波辐射计计算准K指数对降水的反应[J];气象;2008年S1期
15 赵兵科;邵德民;鲁小琴;徐同;翁永元;;多通道地基微波辐射计在0713号“韦帕”台风登陆前后探测性能及特征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9期
16 姚作新;吕鸣;贺晓东;赵玲;刘振新;喻辉;;MP-3000A型地基微波辐射计在乌鲁木齐探空站的辅助性探测研究[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年01期
17 李铁林;刘金华;刘艳华;张云平;郑宏伟;马鑫鑫;;利用双频微波辐射计测空中水汽和云液水含量的个例分析[J];气象;2007年12期
18 赵维忠;孙艳桥;桑建人;翟涛;;利用地基双频段微波辐射计遥感宁夏大气汽态水含量[J];宁夏工程技术;2011年01期
19 朱元竞,胡成达,甄进明,赵柏林;微波辐射计在人工影响天气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5期
20 赵柏林,尹宏,李慧心,胡成达,杜金林,朱元竞,景荣林;微波遥感大气湿度层结的研究[J];气象学报;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会;曹雪芬;黄建松;敖雪;潘旭光;朱雅毓;;利用微波辐射传输方程进行微波辐射计亮温观测质量控制的实验研究[A];暴雨新型探测资料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方哲卿;黄宁立;;利用太阳光度计和微波辐射计改善盛夏季风降水预报[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文刚;徐桂荣;廖可文;卢洋;祝伟;冯光柳;;降水对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误差的影响[A];暴雨新型探测资料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雷恒池;魏重;沈志来;金德镇;谷淑芳;李茂伦;;机载对空微波辐射计测云液态水[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地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分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陆文;严卫;施健康;鲁旭;;全极化微波辐射计定标技术概述[A];2009第五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9年
6 张京江;楚艳丽;刘红燕;张朝林;李炬;;地基GPS和微波辐射计斜路径水汽对比观测试验方案设计[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陈英英;李德俊;;微波辐射计与FY-2D卫星同类产品的对比初探[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8 刘亚亚;毛节泰;刘钧;李峰;;地基微波辐射计遥感大气廓线的BP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9 张磊;娄淑娟;张蔷;;TP/WVP-3000微波辐射计简介[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专题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10 娄淑娟;张蔷;张磊;;微波辐射计对雾的监测个例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进展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春平;天空背景光谱特性建模及仿真[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蒋玲梅;被动微波雪水当量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文艳;陆面过程模式中植被冠层四流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的理论及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赵利民;地表热红外辐射背景场建模与成像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谷晓平;GPS水汽反演及降雨预报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官莉;卫星红外超光谱资料及其在云检测、晴空订正和大气廓线反演方面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泽娇;利用微波辐射计TP/WVP-3000亮温资料建立降水临近预报方法的初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王波;地基微波辐射计大气环境遥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闫丽莉;卫星红外与微波亮温对比研究及在地震监测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2年
4 刘爽;利用卫星数据和地基遥感数据对比分析北极地区云液态水路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京华;基于卫星数据的强对流初生预警和评价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张淼;风云三号(02)批微波氧气吸收通道降水特性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7 周健;长株潭融城区热岛效应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王胜杰;星载测云雷达资料的初步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9 潘旭光;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刘建朝;利用卫星等遥感方法对云特征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通讯员周国强;江西省加强人影业务服务能力建设[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张海燕;滨州筹建黄河三角洲防雹基地[N];中国气象报;2004年
3 袁野 曾晓伟;江淮人工增雨试验取得进展[N];中国气象报;2003年
4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 雷·额尔德尼;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作业水平[N];中国气象报;2004年
5 曾晓伟 袁野;安徽进行人工增雨外场试验[N];中国气象报;2003年
6 靳芳;沙尘暴监测预警技术取得新突破[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7 徐凤莉;辽宁将建一个基地两大系统[N];中国气象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郭起豪 何孟洁;一颗星,敲开幸福之门[N];中国气象报;2011年
9 徐桂荣 万蓉;武汉暴雨外场试验咸宁基地初具规模[N];中国气象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