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彭保良  
【摘要】:《尤利西斯》是现代主义作品的经典。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忽略它现实主义的一面。本文从伦理道德角度,通过对比《奥德赛》和《尤利西斯》两部作品中人物的反差,来分析研究后者所关注的当时都柏林社会的伦理观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两部作品所揭示的是两个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巨大差异,而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人物(奥德修斯和布鲁姆、忒勒马科斯和斯蒂芬、珀涅罗珀和莫莉)的对比,更说明了都柏林社会道德沦丧、精神瘫痪的现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雷;;浅论《思想黑帮》中的虚无主义[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07期
2 孙露;;《古事记》的中国印痕[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08期
3 龙艳霞;;浅析《眼睛》中主人公的伦理道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4 要新乐;孙玉婷;;明天的真理,今天的谬误——《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道德观“悖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董芳;女性自我的失落与蜕变——简析《金瓶梅》《红楼梦》的妇女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6 唐小玲;;《都柏林人》的“顿悟”手法解读[J];今日科苑;2009年14期
7 王淑君;;中西方中期乌托邦文学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8 蒋道超;;传统道德的终结——现代化与德莱塞小说中的伦理思想[J];外语研究;2006年01期
9 吴伟萍;;论《死者》中主人公的“精神顿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冯红琴;;《阿拉比》中视觉和听觉意象的对比运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11 王晶;;从存在主义角度解析《伊芙琳》的精神瘫痪主题[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2 方红;刘茂生;;唯美与道德之间的《道连·葛雷的画像》[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3 唐鹏;;挣扎与逃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36期
14 马娟;;关于《美国悲剧》中哲学主义色彩的研究与探讨[J];大家;2010年24期
15 刘宏娇;;人类本性与道德伦理的冲突——读川端康成《千鹤》有感[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16 肖滨;阿诺德的文学道德观[J];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04期
17 王燕萍;青涩朦胧——重读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J];理论月刊;2005年10期
18 韩立娟;张健稳;毕淑媛;;情感瘫痪——评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的主题[J];唐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9 伍光琴;;虽生犹死的精神瘫痪——乔伊斯短篇小说《死者》主题探析[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20 皮曼曼;周棋丰;;“他人”注视下的异化——伊芙琳精神瘫痪的存在主义阐释[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彭保良;;从《尤利西斯》的反英雄主题看都柏林人的伦理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春燕;;一沙一世界——从《伊芙琳》看乔伊斯的写作特点[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3 王忠祥;;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蔡圣勤;;文化殖民后语境中的叙事身份和道德伦理两面性——库切小说《耻》细读之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晓文;;西方女性文学的道德情境及其文化体认[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曹庆艳;;道德情感与理性主义的和谐结合:对《傲慢与偏见》的文艺伦理学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霍晓珊;;《弗兰肯斯坦》中玛丽·雪莱对19世纪英国社会伦理道德观的反思[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月亭;;乔伊斯与印象主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D];吉林大学;2008年
2 刘巧玲;精神瘫痪[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玺;论《都柏林人》中的精神瘫痪[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余璐;顺从与反抗:《都柏林人》中女性角色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5 吕云;精神瘫痪的阴影[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钱俊;她们自己的声音[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潇;自我救赎的必经之路[D];山东大学;2009年
8 华翔;白先勇与乔伊斯的孤独意识比较[D];江南大学;2009年
9 万欢;被“淹没”的他者[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水四;《都柏林人》顿悟艺术特色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豫君;克莱顿的“罪恶”书写[N];东莞日报;2008年
2 傅小平;《垮掉的一代》中文版首次推出[N];文学报;2007年
3 恺蒂;一小口袋诚实厚道和幸福[N];东方早报;2007年
4 严蓓雯;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在重庆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世文;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学经典是民族特性的核心因素和情感纽带[N];文艺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