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

耿潇  
【摘要】:本文试以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的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作《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为模本,以生态伦理学为其理论基础,来说明劳伦斯在小说中是如何来体现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的,并指出在那个时代,劳伦斯就已经具有深刻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乔卉;;浅析劳伦斯作品《虹》中的生态伦理[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3 资云南;;论劳伦斯诗歌《蛇》中的生态意识[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周汉林;;文苑沧桑 谁主沉浮——论“劳伦斯热”与劳伦斯爱情观[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5 何昌邑;深层的潜流——评劳伦斯所著的《恰特茉夫人的情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王南;文明与人的悲剧性冲突──读D·H劳伦斯《恰特利夫人的情人》[J];语文学刊;1996年01期
7 刘维荣;浅析劳伦斯小说中的若干意象[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8 张中载;独特的劳伦斯,独特的《虹》[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4期
9 王东;;论劳伦斯诗歌的核心主题[J];长城;2010年06期
10 苏萌;读“再见,我的弟弟”[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1期
11 ;如何看待劳伦斯的小说[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2期
12 蒋明明;;劳伦斯婚姻观探微[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3 罗婷;论戴·赫·劳伦斯关于人际关系的思想[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4 罗婷;论劳伦斯笔下的人性异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01期
15 宗源;伊甸园的营造与失落——《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解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16 刘须明;两难的选择──劳伦斯北美时期作品的后殖民主义阅读[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7 庄陶;在性爱神话后面:劳伦斯的阶级认同危机[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1期
18 李璐;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统治主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9 赵晴;以矛盾论分析劳伦斯文学作品的工业观[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20 肖丽君;劳伦斯《逾矩的罪人》中的伏笔[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潇;;劳伦斯的小说与生态伦理问题[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峰;;从生态哲学角度解读劳伦斯的《查泰来夫人的情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生珍;;自然主体性: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探析[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颖思;;重建和谐——《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胜兰;;《虹》中人物之间的伦理关系[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艳萍;;荒野情结与草原大命——《熊》和《狼图腾》的生态思想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吕涵;周晓芳;;从心理分析角度试析《赤裸的心》及《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苏友芬;;简述女作家共同的叙事形式选择——小说[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刘须明;;写出一个女性自己的世界——曼斯菲尔德与劳伦斯作品比较阅读[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笛;人文精神与生态意识[D];浙江大学;2004年
2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3 张生珍;尤金·奥尼尔戏剧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周玉忠;文坛凤凰的斑斓色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高兰;利维斯与英国小说传统的重估[D];吉林大学;2009年
6 罗杰鹦;英国小说中的视觉召唤[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为民;《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三部文稿中性描写的差异与表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张春;《尤利西斯》文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玲;从生态主义角度解读薇拉·凯瑟的作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涂艳蓉;戴·赫·劳伦斯小说人与自然关系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郑晓莉;劳伦斯诗歌中意象之表现及性爱之描述[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吴怀琴;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中的无政府主义思想[D];西南大学;2011年
5 孟涛;预言者劳论斯:论劳论斯的生态意识[D];苏州大学;2007年
6 刘思阳;从厄秀拉的形象看劳伦斯的女性观[D];吉林大学;2004年
7 孔力秋;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生命哲学[D];吉林大学;2004年
8 刘际华;寻找新生活的人:劳伦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9 程心;从野性到神性[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王维;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审美观和思想意识[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马(翻译家、作家);为了还事物以本来面目[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早报记者 石剑峰;劳伦斯·布洛克:陪马修一起变老[N];东方早报;2011年
3 沈大力;花都红杏又出墙[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饶晖 (中央戏剧学院);光里、尘里的劳伦斯[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5 余光中;阿拉伯的劳伦斯[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余缓;劳伦斯的真情世界[N];湖南日报;2000年
7 傅小平;劳伦斯: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N];文学报;2008年
8 陈增福;生态意识与诗人的言说姿态[N];吉林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康慨;革命已经结束,文学缴性投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马修·斯卡德系列”简体中文版责任编辑 老于;地面之下的纽约[N];南方周末;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