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虚拟手术力反馈控制研究

胡陟  蔡萍  
【摘要】:本研究推导了虚拟手术力反馈控制系统模型,分析针对胸壁打孔完全胸腔镜心脏外科手术培训系统自身所存在的影响力反馈真实性和沉浸感的因素。针对主要干扰因素:系统参数摄动、人手驱动、测量噪声进行分析和建模,寻求干扰观测器的设计方法。本研究从内模阶次和伺服性能两个方面分别提出干扰观测器低通滤波器的阶次与参数设计要求。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干扰观测器设计能够增强系统鲁棒性,提高控制精度,增强力反馈控制的真实性和沉浸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翁秀华,郭庆鼎,刘德君;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双直线电机驱动系统同步控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10期
2 肖本贤,郭福权,邓红辉,王群京;基于干扰观测器的轮廓误差耦合控制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4期
3 汪汛;;震撼享受力反馈技术让游戏更真实[J];电脑采购周刊;1999年29期
4 刘德君,郭庆鼎,翁秀华;数控机床直线电机进给伺服驱动的摩擦力和扰动抑制措施[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12期
5 刘阔;刘杰;郭大猛;杨克石;;挖掘机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滑模控制[J];机械与电子;2009年06期
6 纪洪利;杨伟鸿;王景芝;;基于干扰观测器和迟滞观测器的压电致动器控制[J];机床与液压;2010年11期
7 陈霞;邹继斌;;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反作用力矩测试系统鲁棒性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8 李伟;王立平;关立文;;一种二阶系统最优Q滤波器DOB设计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6期
9 刘杰辉 ,潘尚峰 ,贾建军;数控非圆车削系统切削力干扰的补偿与仿真[J];现代制造工程;2004年09期
10 宋宏;刘德君;高新;;对角递归神经网络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1期
11 薛雅丽;姜长生;朱亮;;一类径向基神经网络干扰观测器轨迹线性化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3期
12 张从鹏;刘强;罗学科;谢富春;;基于观测器的直线电机气浮工作台扰动抑制[J];机床与液压;2008年08期
13 王红茹;王建中;;轻武器伺服跟踪系统的干扰补偿控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28期
14 刘国栋,孙增圻;遥操作空间机器人地面实验系统的集成与研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15 刘国琴;陈谋;姜长生;;基于神经网络干扰观测器的导弹飞行控制器设计[J];航空兵器;2008年03期
16 王洪艳;王庆林;左哲;乔继红;夏玉辉;;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坦克伺服系统滑模变结构控制[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4期
17 柴光远;赵鹏兵;程旭;刘振华;;干扰观测PID控制在电液位置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年11期
18 张文清;郑丽莉;李杰;;带干扰观测器的磁通反馈控制研究[J];福建电脑;2009年12期
19 魏建华;李帅;;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泵控马达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J];机床与液压;2009年12期
20 毕磊;肖本贤;于海滨;郁伉;;基于一次指数平滑模型预测的轮廓误差补偿方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娜;窦丽华;蔡涛;潘峰;;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健;孙鹤旭;雷兆明;梁涛;;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瑞;高景龙;;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飞行仿真转台模糊鲁棒控制[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9年
4 王洪斌;姚洪磊;;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倒立摆离散变结构控制器设计[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5 扈宏杰;孟召赞;;高精度伺服系统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研究[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吴云洁;师帅;;交会对接模拟器控制系统设计[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任远;仲志丹;李华;王会良;王莉;;PEMFC发电系统的非线性干扰控制器研究[A];第二十八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贺乃宝;姜长生;高倩;龚成龙;;近空间飞行器Terminal滑模控制[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荣茜;张一哲;孙新学;;基于RBF神经网络移动闪光焊机的同步控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新秀;房建成;刘刚;;磁悬浮反作用飞轮低速高精度控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正男;具有鲁棒性的最优干扰观测器的系统性设计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陈铁华;六自由度力反馈双向伺服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方红根;基于力反馈数据手套的多指灵巧手主从控制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王海峰;无刷直流电动机转矩脉动控制技术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肖本贤;多轴运动下的轮廓跟踪误差控制与补偿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李宏胜;轮廓跟踪运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7 朱亮;空天飞行器不确定非线性鲁棒自适应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8 李鹏;传统和高阶滑模控制研究及其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张代林;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和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桑宏强;基于模型的微创手术机器人力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明达;基于力反馈器的射击游戏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佳佳;基于工业应用的六自由度力反馈器的机构研究与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1年
3 杜荣辉;基于虚拟现实的力反馈系统建模及稳定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4 刘晓倩;基于双向伺服力反馈的节气门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王超;遥操作工程机器人系统设计及力反馈控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6 常秋生;电液伺服遥操纵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吕骁;基于力反馈的带电作业机器人智能交互控制系统[D];山东建筑大学;2013年
8 郭福权;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控制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9 翁秀华;双直线电机同步控制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10 杨立颖;基于力反馈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荔;重大科技成果展[N];北京科技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