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和高分辨率遥感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分析
【摘要】:高光谱和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提供高效、准确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土地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演变过程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及各种突发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和空间自组织性,系统论的提出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研究提供了整体的思想框架。本研究基于高光谱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系统论的信息熵理论,分析了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熵值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体上信息熵呈逐渐增大趋势,其土地利用结构也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各土地类型间的面积差别逐渐减小,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
|
|
|
|
1 |
谭永忠,吴次芳;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信息熵分异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1期 |
2 |
邓永生;梁军堂;;安阳市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S1期 |
3 |
李倩;刁承泰;;江津市土地利用分区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6年03期 |
4 |
邵晖;胡宝清;严志强;;基于区域生态足迹模型的广西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5 |
陈国成;张美灵;林翠生;;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以尤溪县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6 |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分院黑龙港农业结构课题组;;河北省黑龙港地区节水型农业土地利用结构的初步研究[J];海河水利;1986年05期 |
7 |
吴薇,倪晋仁,刘荣霞,李振山;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沙漠化动态评估——以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
8 |
李桂林,陈杰;城市边缘带土地利用特征与土壤资源压力[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
9 |
高迎春;佟连军;黄健华;;城中村再城市化的土地利用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0 |
尚圭;;保护、调整、平衡、优化大上海土地利用之路[J];国土资源导刊;2009年01期 |
11 |
谢正峰;王倩;;广州市土地利用程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热带地理;2009年02期 |
12 |
肖仲萍;;我国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
13 |
王博;陈笑媛;王梅;;大方县土地利用结构动态演变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4 |
王军,傅伯杰;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
15 |
巩劼;芜湖市土地利用及其结构变化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年03期 |
16 |
李超,张凤荣,宋乃平,孔祥斌,陈焕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
17 |
朱领辉;;陕西省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06年05期 |
18 |
杨建波;王国强;王莉;胡纪鹏;;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6期 |
19 |
朱春梅;岳彩荣;刘涛;;基于GIS的小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四川林勘设计;2007年01期 |
20 |
孔伟;张飞;陈传明;;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预测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