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江平陈杰胡昌劼  
【摘要】:本文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的背景和进展情况,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的必要性,并总结了区域全部土地、分地类土地以及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等方面时空特征研究模型,由此得出结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晔然;杜云艳;苏奋振;周成虎;;土地利用变化预测CBR方法的适应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7期
2 邹琳;甄辉;;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南宁市土地利用变化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3 杨梅焕;曹明明;朱志梅;;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4 类淑霞;郝晋珉;尚韬;;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生态经济;2011年07期
5 王璐;刘新平;;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响应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6 毛慧琴;延晓冬;熊喆;;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1年04期
7 张萍萍;李玉环;;微山县土地利用变化社会经济驱动机制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2期
8 高廷;王静爱;李睿;岳耀杰;;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预测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9 毛露雪;;基于ENVI和ArcGIS的北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北方环境;2011年05期
10 张丽娟;李文亮;刘栋;周东颖;P.H.Verburg;;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动态模拟[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11 董雯;杨宇;周艳时;;干旱区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研究——以乌鲁木齐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1年04期
12 吴未;刘永强;祝助强;;基于多视角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13 瓦哈甫·哈力克;杨玲;布佐热;阿依努尔;;基于分形理论的车尔臣河流域中下游土地利用动态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9期
14 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阿依古丽·克力毛拉;;和田河流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15 赵永华;贾夏;王晓峰;;泾河流域土地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变化[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6 王璐;刘新平;吴世新;;艾比湖流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7 张伟;彭淑贞;程鹏;张爱国;杨炯;;泰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4期
18 李华;李想;狄佳云;;南通市土地利用方式碳排放效应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19 杨永芳;安乾;朱连奇;;县域耕地结构变化的经济政策驱动因素分析——以鄢陵县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0 李晓刚;;基于遥感的太原市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坤;姜良美;全斌;;“两型社会”建设下的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吴国良;高小红;亢健;邹婵;;基于遥感和GIS的北川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江平;陈杰;胡昌劼;;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综述[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4 张轶秀;千怀遂;;广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5 李昱;张弛;周惠成;沈必成;;SWAT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影响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6 蒲雯;张超;杨建宇;;基于CA复合模型的农村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C];2010年
7 肖瑶;王艳慧;尹川;;基于TM影像的北京城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8 刘凤莲;林爱文;;基于RS的襄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评估[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王鹤饶;郑新奇;曹新;;基于CA-Markov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0 韩华丽;朱玉碧;杨子生;赵乔贵;杨兴杰;;中国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滇西南中低山盆谷区近八年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潞西市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蔡为民;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性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谭少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海林;安徽杭埠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庆菊;三江平原沼泽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丁菡;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与预测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周忠学;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效应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泠;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9 李向军;遥感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10 龚新梅;新疆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D];新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奇峰;松嫩平原典型荒漠化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美香;县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杨咙霏;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滇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吴晶晶;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漫;河池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及预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6 姜宁宁;基于GIS的渭北旱塬LUCC分析及其驱动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焦红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子龙;伊金霍洛旗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与驱动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毅娜;兰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化发展相互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郭营;安仁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许光辉;河北摸底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景天魁;建立具有中国时空特征的理论框架[N];人民日报;2004年
3 张维宸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优化结构促碳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李秀彬 辛良杰;从土地利用变化看中国的土地人口承载力[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5 李秀彬;从土地利用变化看中国土地人口承载力[N];中国财经报;2009年
6 李薇;地图展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成果[N];中国测绘报;2005年
7 刘丽;土地利用,全球面临的挑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8 记者 黎晓艳通讯员 地籍;全市国土面积数据发生变化[N];黄石日报;2008年
9 哈欣;土地执法 卫星遥感说了算[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10 ;国土资源部调研组赴灾区实地调研[N];青海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