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区块属于典型低渗透油藏,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开发;目前开发井早期水淹现象严重,单井见水特征多样化,区块控水稳油难度较大。该区块水淹井主要受水体类型、夹层发育程度、压裂工艺与边底水匹配关系等因素综合影响,通过分析水驱特征、剖析见水原因和总结见水规律等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治理对策,可有效指导油藏后期的开发调整。
|
|
|
|
1 |
张吉,张烈辉,胡书勇,南力亚;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J];测井技术;2003年03期 |
2 |
马莎莎;何建红;汤军;;甲油气田W组隔夹层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
3 |
甘宁;张亮;魏华彬;王雷;金国钰;尚小峰;;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5-11小层隔夹层的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30期 |
4 |
王筱文;;提高坨A块隔夹层识别精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0期 |
5 |
丁明花;宗宝智;丁明祥;范爱霞;王荣军;刘秀珍;;监测资料在文15块隔夹层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18期 |
6 |
赵敏;李克永;杨剑;李长忠;李文厚;;黄陵地区隔夹层发育特征及对储层影响[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
7 |
杨帆;廖茂杰;王谦;刘文强;陈胜;;利用测井资料识别隔夹层——以塔中4油田为例[J];国外测井技术;2014年02期 |
8 |
杨帆;廖茂杰;王谦;刘文强;陈胜;;利用测井资料识别隔夹层——以塔中4油田为例[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4期 |
9 |
张吉,张烈辉,胡书勇;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年04期 |
10 |
丁世梅,季民,史洁,李剑锋,程同军,刘玉海,何占国;泥岩隔夹层类型及剩余油控制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1 |
周国文;谭成仟;郑小武;朱新喜;王玉生;韦旺;;H油田隔夹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06年05期 |
12 |
严耀祖;段天向;;厚油层中隔夹层识别及井间预测技术[J];岩性油气藏;2008年02期 |
13 |
瞿子易;罗鑫;谢润成;葛善良;牛会玲;杨露;;小波神经网络在隔夹层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4期 |
14 |
窦松江;季岭;王海波;张胜斌;周杰;;王官屯油田中生界厚油层内隔夹层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1期 |
15 |
朱宏绶;;洲城油田厚油层隔夹层分布特征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3年03期 |
16 |
梁珀;张磊;;腰滩油田阜一段隔夹层分布研究[J];中外能源;2012年02期 |
17 |
刘琦;蒲玉娥;许磊;苏文红;;红南2块白垩系油藏隔夹层精细研究[J];吐哈油气;2012年01期 |
18 |
高磊;明君;闫涛;赵海峰;李宾;;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在泥岩隔夹层识别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13年04期 |
19 |
李琳,任作伟,林承焰,侯边华;曙二区缓坡浊积岩储层隔夹层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20 |
王静;谢丛姣;邹双梅;;井楼油田一区核三段Ⅲ-Ⅵ油组隔夹层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