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禽群出现基因Ⅷ新亚型新城疫病毒
【摘要】:新城疫作为严重危害我国养禽业的动物疫病,在我国家禽群体中呈常在的地方流行,是目前我国优先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原新城疫病毒在我国地域分布广泛、宿主动物繁多,并且近年来表现出一定的新特点,主要表现为新城疫病毒处于不断进化之中,个别地区出现了新基因型(XII型);主要流行的新城疫病毒基因型也在不断进化中。为进一步了解我国新城疫流行状况,本研究选取近年来从东北地区不同宿主(鸡、鸭、鹅、鸽子等)分离的新城疫病毒,结合Gen Bank公布的NDV F序列对中国来源毒株的遗传进化和基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分离株包括基因II型、VI型、VII型。基因II型分离株与国内广泛使用的商品疫苗株(La Sota,B1株等)同源性极高,很有可能为疫苗衍生株;基因VI型分离株均分离自鸽子,表现出较强的宿主特嗜性;而基因VII型NDV分离株宿主来源广泛(鸡、鹅、鸽子、鹌鹑),并且可以进一步划分为VIIb、VIId和VIIe亚型。此外,1株鸡源VII型分离株处于独特遗传进化分支并且与目前已确定所有亚型遗传进化距离较远,我们将其命名为VIIj亚型。这表明近年来东北地区基因VII型NDV占主要流行优势,并且有新的亚型出现。在此基础上,结合Gen Bank公布的NDV F全基因序列,参照Diel等分型标准对中国NDV分离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至少存在9个基因型(I-III,VI-IX,XII,XV)的发生流行。其中基因VII型分离株数量极多、宿主分布广泛,除了早期开始出现的VIIa-VIIg亚型,近年来开始出现新的VIIh以及VIIj亚型。新的基因型、亚型的出现为ND的防控提出新的挑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
|
|
|
|
1 |
李增光;什么是新城疫病毒的基因型──从去冬今春的鸡群病情谈起[J];山东家禽;2000年06期 |
2 |
王忠田,王泽霖,陈溥言,杨汉春;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2年02期 |
3 |
吴艳涛,倪雪霞,万洪全,刘文博,刘秀梵;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动物来源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病毒学报;2002年03期 |
4 |
熊永忠,王秀荣,曹殿军,刘培欣,张勇;鸽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2年05期 |
5 |
成大荣,徐建生,朱丽华,贲巧云,缪晓斌,金山;免疫蛋鸡携带新城疫病毒的调查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04年01期 |
6 |
钱忠明,宋红芹,钱晨,陈义平;鸭源新城疫病毒的生物学特性[J];中国家禽;2005年06期 |
7 |
钱晨,钱忠明,印继华;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扬州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8 |
张鹤晓,高志强,赖平安,张利峰,谷强,杨伟,刘继红,郭晋优,段生涛,张向东;新城疫病毒通用型实时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动物医学进展;2005年11期 |
9 |
黄勇;;新城疫病毒的演化[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6年08期 |
10 |
沈咏舟;;新城疫病毒的进化与基因分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
11 |
周伦江;庄向生;陈少莺;;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06年20期 |
12 |
胡顺林;张艳梅;孙庆;刘玉良;吴艳涛;刘秀梵;;鹅源新城疫病毒拯救体系的建立[J];微生物学通报;2007年03期 |
13 |
曾显成;;鹌鹑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7年05期 |
14 |
宋宗好;花召栋;提金风;姚火春;;鹅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J];畜牧与兽医;2007年06期 |
15 |
姜宁朋;崔言顺;张秀美;黄艳艳;李建亮;王希军;胡北侠;;应用HiTrap protein-A层析柱纯化新城疫病毒单克隆抗体[J];西南农业学报;2008年02期 |
16 |
黄杰;郭军庆;尹可;黎满香;周继勇;;青海湖野生迁徙水鸟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8年09期 |
17 |
包玉杰;梁坤;周晓玲;符芳;;新城疫病毒的抗肿瘤机制[J];养殖技术顾问;2008年08期 |
18 |
曹军平;胡顺林;;新城疫病毒反向遗传载体的构建及其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年01期 |
19 |
翟文栋;武现军;李玉荣;魏昆鹏;王幸兴;陈立功;葛华华;刘丽娟;董世山;任玉红;;鸭源新城疫病毒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09年02期 |
20 |
王学理;武迎红;鲁金波;原奎林;;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