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组装的新城疫病毒样颗粒对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
【摘要】:病毒样颗粒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结构蛋白自行装配而成的空心蛋白颗粒,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新型疫苗越来越受到关注。树突状细胞作为目前发现的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专职细胞,控制着免疫应答的性质、强度和免疫记忆性。本研究以新城疫病毒样颗粒(NDV VLP)和树突状细胞(DC)为研究对象,围绕着VLPs如何诱导DC成熟以及抗原递呈为核心科学问题,以VLP特性以及免疫应答性质为研究目标,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不同组装类型的NDV VLPs,通过流式细胞术、ELISA法分析免疫原刺激DC及成熟相关分子。结果显示,首先,以M蛋白为骨架配合F和/或HN蛋白可组装形成NDV VLPs,经Western Blot可检测到相关目的蛋白,在电镜下可观察直径约10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囊膜突起以及完整空心结构。采用体外细胞因子诱导法成功获得高纯度的未成熟DC,形态呈毛刺状并聚集成簇,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CD11c阳性率达80%以上;将不同组装类型的NDV VLPs刺激im DC后观察到细胞突起变多,以CCK-8法、流式细胞术、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活性、表面成熟标志分子、相关细胞因子,结果相比于空白对照组,各VLP组DC表面MHC-II、CD40、CD80和CD86分子表达上调;相关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和IL-12p70的分泌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是各VLP组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NDV VLP诱导DC成熟不仅依赖以M为骨架颗粒的结构,而且同样受到表明糖蛋白的活性影响。另外,体内结果显示,C57BL/6小鼠免疫VLP(M+HN组合)后脾细胞中双阳性DC数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组,说明NDV VLP能募集更多的DC到次级淋巴组织,其中CD11c+CD40+DC、CD11c+CD80+DC和CD11c+CD86+DC含量显著高于VLP(单独M组合)并且CD11c+CD86+DC含量显著高于全病毒灭活组。综上所述,本研究组装的NDV VLP与真实病毒结构相似,可诱导体外DC成熟并募集DC归巢,为研究VLP激活天然免疫应答机制奠定基础。
|
|
|
|
1 |
孔令平,刘妍,黄志勤;树突状细胞的特性与分化发育[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2 |
张锦堃,陈海滨,谢庆东,王骏;人血树突状细胞形成细胞簇功能的体外观察[J];解剖学杂志;1997年02期 |
3 |
夏青,张学军;真皮树突状细胞与皮肤病[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0年02期 |
4 |
周滨,王华,步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树突状细胞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0年02期 |
5 |
卿德科,杨永胜,李亚兰;肝脏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近况[J];免疫学杂志;2001年S1期 |
6 |
余陈佳,于益芝;树突状细胞体内迁移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2年01期 |
7 |
刘福生,历俊华;树突状细胞细胞株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2年05期 |
8 |
程欣;体外肿瘤细胞引起的树突状细胞表型和移动性的变化[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2年06期 |
9 |
张临友,张学峰;树突状细胞的起源和分化[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3年01期 |
10 |
张勇,郭朝华,周进明;具有多系来源性和多功能性的树突状细胞及其临床应用前景[J];西南国防医药;2003年02期 |
11 |
杨惠祥,王新生,董胜国;树突状细胞基础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4年01期 |
12 |
安利峰,胜利,李敏;人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3 |
史毓杰
,江振友
,董军;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与功能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
14 |
王雪楠,李经忠;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8年04期 |
15 |
谢炜,李新燕,张雁云,张学光;人脐带/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特性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
16 |
滕怀宁,郑军华;树突状细胞研究进展[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8年06期 |
17 |
曹雪涛;树突状细胞的亚群分类、迁移机制、新分子发现等研究热点——第5届国际树突状细胞研讨会介绍[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8年04期 |
18 |
稻叶カヨ,王巍,周正任;树突状细胞与趋化因子[J];日本医学介绍;2000年04期 |
19 |
王明军;树突状细胞的形成、功能及可能的应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1年04期 |
20 |
戴盛明,杨春旭;树突状细胞异质性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