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羊口疮病毒的鉴定及外膜蛋白B2L基因序列分析
【摘要】:目的:诊断疑似羊口疮病例并分析外膜蛋白B2L基因遗传进化关系。材料与方法:采集广西区内规模化羊场和散养户羊群疑似羊口疮口唇痂皮组织等,以羊口疮病毒保守性特异目的基因H2L基因的PCR鉴定和B2L基因的PCR鉴定以及序列测定,以DNA Star软件拼接测定序列,应用BLAST软件分析B2L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建立了其外膜蛋白B2L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树,确定疑似的羊口疮病毒GX-1与GX-3、福建分离株FJ-DS(KC568390.1)、美国分离株(AY278208.1)、湖北分离株YM(KJ610839.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99.8%、97.4%。另一株与GX-1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实验株GX-1与福建分离株FJ-DS-goat(KC568390)处在同一细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与兰兽研发表的CQ/WZ分离株(JQ904797)和另一分离株GX-3亲缘关系较近,与美国分离株(AY278208)的遗传距离最远,不属于同一分支。表明不同地区分离株的羊口疮病毒B2L基因差异不大。结论:应用PCR方法对羊口疮病进行实验室诊断,鉴定该病毒阳性毒株,明确了广西区内规模化羊场和散养户羊群流行株与地域分布,为羊口疮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