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陕西2003年持续性暴雨高低空急流特征分析

许新田  李明  陶建玲  宁志谦  
【摘要】:本文利用常规资料、T213格点资料,对造成2003年8月24日-9月7日陕西省持续性暴雨、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高空急流、低空急流的天气学、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暴雨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这次持续性暴雨过程中,高空急流及其南亚高压与低空偏南风或急流的有利配置是次级环流得以维持、对流持续和重建的重要机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施望芝,金琪,刘静,王宏记;强降水落区中单站降水诊断分析和预报[J];气象科技;2005年01期
2 朱爱民,寿绍文;一次冬季暴雪过程锋生次级环流的诊断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3 姚秀萍,寿绍文;爆发性发展台风附近次级环流的诊断分析[J];气象科学;1994年02期
4 覃庆第;高空急流入口区次级环流在一次突发性强降水过程中的作用[J];广西气象;2001年04期
5 梁生俊;;锋面次级环流研究[J];陕西气象;1993年04期
6 王宝鉴,徐建芬,孙兰东,杨民,伏晓红;1999年4月23~24日西北沙尘暴诊断分析[J];甘肃气象;2000年02期
7 周顺武,丁治英,陈久康;利用SAWYER-ELIASSEN次级方程对两支雨带的诊断[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8 丁一汇,沈新勇;对称扰动与纬向基流的相互作用I.倾斜E-P通量理论[J];大气科学;1998年05期
9 寿绍文,励申申,彭广,吴书君;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与梅雨锋暴雨[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10 梁生俊;;锋面研究回顾[J];陕西气象;1993年03期
11 刘勇;登陆台风对陕西一次强雷暴天气的作用[J];气象科学;2005年03期
12 尤红,周波;准地转理论在低纬高原冬季暴雨中的应用[J];气象;2005年11期
13 刘瑞芳;许新田;郭大梅;;陕西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陕西气象;2007年03期
14 乔春贵;贺哲;;河南省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非地转湿Q矢量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0年02期
15 傅灵艳;寿绍文;黄亿;岳彩军;;圣帕台风暴雨的非地转湿Q矢量的诊断分析[J];气象科学;2009年06期
16 梁生俊;;急流对锋面次级环流的影响[J];陕西气象;1993年06期
17 李柏,曹性善,周昆,陆大春;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的演变及结构特征分析与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1年02期
18 吴海英,曾明剑,沈树勤,濮梅娟,王啸华;高强度降水过程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机制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9 刘勇;杜川利;;黄土高原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J];高原气象;2006年02期
20 施望芝;毛以伟;谌伟;陈亮;王晓玲;;台风“云娜”降水云区中单站大暴雨诊断分析和预报[J];暴雨灾害;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新田;李明;陶建玲;宁志谦;;陕西2003年持续性暴雨高低空急流特征分析[A];2004年全省气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吕梅;姚瑶;刘爽;;海南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特征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3 王晓芳;;2010年5月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过程多尺度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王晓芳;黄华丽;黄治勇;;2010年5—6月南方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A];2011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娟;;形成持续性暴雨的三种回波系统[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郭大梅;刘瑞芳;方建刚;;西北地区东部一次持续性暴雨环流特征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梁慧;欧坚莲;;广西桂东片5~8月持续性暴雨短期预报工具的设计和实现[A];2011年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委员会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科技年会论文摘要[C];2011年
8 陈业国;农孟松;;2008年6月广西持续性暴雨的诊断与数值模拟[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王霄;孔海江;;淮河上游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水汽输送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郭大梅;张雅斌;侯建忠;;陕西一次持续性暴雨动力热力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甘晶晶;江淮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中期形成机制初析[D];浙江大学;2010年
2 郑栋;闪电活动与降水的相关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3 吕新刚;黄东海上升流机制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4 陈启智;环境风垂直切变对热带气旋发展过程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5 赵建华;起沙与沙尘天气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阳;中国持续性暴雨特征及中东部地区事件异常大尺度环流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唐盛;基于位涡反演的Bilis(2006)次级环流及路径转向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杜佳;热带风暴“海马”的数值模拟及其变性阶段的结构演变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王欢;“03.7”江淮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诊断与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5 许艳峰;我国南部夏季持续性暴雨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应的环流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6 熊文兵;一次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成因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毕明玉;中尺度对流系统对2008年台风“风神”路径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孙一昕;重庆“5.6”强对流过程动力学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9 樊利强;不同降水类型的典型个例观测对比分析及机理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10 田晨;植被覆盖特征对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的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念华;心为民生所系[N];毕节日报;2010年
2 曾涛 叶青;“气象眼”为南宁城市内涝报警[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通讯员 王德英;继续加大基础理论研究力度[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游雪晴;国家气象中心研讨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N];科技日报;2006年
5 冯金莲 刘栋涛;出现险情灾情要及时上报[N];石家庄日报;2006年
6 吕兴元 张绍坤 宋茗竹;多方联手保春荒期间灾民生活[N];蚌埠日报;2006年
7 童加跃 邓勇;重庆抗旱之后防大汛[N];中国财经报;2006年
8 记者 康君;今年最大降雨淋透我市[N];雅安日报;2007年
9 记者郑菲 通讯员王德英;南方暴雨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取得进展[N];中国气象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江然 通讯员 施永强 郑秀荣 陈毓萍;同心唱响抗天歌[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