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洪显;;化学发光分析和生物发光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S2期 |
2 |
封满良,章竹君,张新荣;增强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的铁蛋白[J];分析化学;1994年08期 |
3 |
张书圣,许良忠,邓妍娑;生物发光酶联免疫分析[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4 |
周平,邓延倬,曾云鹗;pH敏感相分离高分子的免疫分析应用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年02期 |
5 |
苏萍,王永成,张新祥,孙玲,常文保;雌二醇的水凝胶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6期 |
6 |
王秀红;康振辉;王恩波;;钨硅酸银纳米晶:形貌可控合成与表征(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12期 |
7 |
王春;扶雄;杨连生;;一种新的蛋白释放载体——水溶性壳聚糖纳米粒子[J];科学通报;2007年01期 |
8 |
高飞;唐致远;薛建军;;喷雾干燥-高温固相法制备纳米LiFePO_4与LiFePO_4/C材料及性能研究(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07年09期 |
9 |
曾一;赵鹏;王跃峰;杨龙;彭世玉;;气相反应条件对合成高纯度富勒烯结构二硫化钼的影响[J];中国钨业;2008年01期 |
10 |
王贵如;马贵斌;;TOPO包裹单晶体α-Fe_2O_3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1 |
李萍;代昭;张纪梅;郑帼;许世超;;氢键作用对制备线性聚丙烯酸纳米粒子的影响(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9年06期 |
12 |
王俊;曹伟曼;杨红;吴惠霞;杨仕平;;纳米稀土(Eu~(3+),Tb~(3+))三元配合物的制备和荧光性质(英文)[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3 |
宋默,丛广民;高分子共混体系相分离相结构的光散射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1年01期 |
14 |
谢志民,宋凯绪,盛京,张丁浩;聚丙烯/尼龙1010的形态与性能[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01年06期 |
15 |
李宗威,朱永法;TiO_2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研究[J];化学学报;2003年09期 |
16 |
尹福军,赵宏,许兴友,郑军伟;金属纳米粒子组装阵列的UV光谱研究[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5年03期 |
17 |
康琪;高宝玉;周维芝;岳钦艳;王燕;;纳米粒子与聚电解质相互作用的压电传感检测[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5期 |
18 |
冯秀丽;王公应;邱发礼;;以偏钛酸为原料常压水热法合成纳米钛酸锶[J];合成化学;2006年03期 |
19 |
赵红晓;胡中爱;孔超;杨玉英;尚秀丽;任莉君;王彦鹏;;NiFe_2O_4纳米粒子的水热合成及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6期 |
20 |
周立群;杨念华;周丽荣;孙聚堂;;纳米氧化镍的固相合成[J];应用化学;2006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