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磺基水杨酸荧光猝灭法测定茶多酚含量

杨柳  程芳琴  仝晓菲  任慧慧  董川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颖,曲筱梅,郭博书,包山虎;用铁-5-磺基水杨酸树脂相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等样品中的微量铁[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6年03期
2 刘群,余伟明;磺基水杨酸光度法测定循环水中铁[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2年05期
3 何双娥;肖东红;朱元保;;PVC膜磺基水杨酸根电极的研究[J];化学传感器;1992年01期
4 王鸿显;马淮凌;李贯良;;磺基水杨酸铜配离子稳定常数测定的实验改进[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2年S2期
5 赵燕;谌吉洪;刘箭卫;;普洱茶防龋作用的研究——氟、茶多酚含量的动态观察[J];农业考古;1993年04期
6 王茉;杨瑞金;;高压脉冲电场对绿茶饮料杀菌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年11期
7 孙桂进;张炳谦;贾海红;马卫兴;;Fe(Ⅲ)-磺基水杨酸体系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羟胺[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杨柳;仝晓菲;董川;;茶多酚溶出动态的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张洪杰;郭文录;朱炜锋;;口香糖中茶多酚含量的快速测定[J];广东化工;2009年04期
10 徐芳;赵春;张雪辉;;沱茶中茶多酚水提取工艺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11 谌永前;吴广黔;周剑丽;骆明;韦继强;;工艺条件对配制型茶酒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J];酿酒科技;2010年07期
12 王红菊;张欣;姜立芬;付晶;刘振宇;陈希印;;市场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与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3 谭明杰;张春香;;冷冻干燥法茶多酚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烟用复合咀棒中的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2011年08期
14 张瑜;;咪唑-磺基水杨酸镀银[J];表面技术;1982年04期
15 卢燕;秦兆华;胡秋华;;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泥中的铁和钛[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16 李步海;李恒斌;;安替比林-磺基水杨酸双水相萃取体系[J];化学通报;1990年07期
17 史玉坤;卢建平;;SSA增感一火焰原子吸收直接测定聚合氯化铝中总铬[J];卫生研究;1993年06期
18 谷贵文!116017数理化教研室,刘兵!116013,张艳!116013;磺基水杨酸三元希土固体配合物的合成性质研究和组成[J];临床军医杂志;1995年04期
19 李党生,李桂敏;EDTA滴定法测定FeO_4~(2-)[J];分析试验室;2004年09期
20 宋建红;汪建华;;用微波萃取法提取茶叶中茶多酚的工艺改进研究[J];浙江化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柳;程芳琴;仝晓菲;任慧慧;董川;;磺基水杨酸荧光猝灭法测定茶多酚含量[A];第八届全国发光分析暨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禹利君;胥锦桦;肖文军;田娜;陈凌;;茶多酚作为保健型香烟添加剂的综合开发[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3 曹雨;;猪-沼-茶模式对茶叶茶多酚含量的影响[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4 张斌;陈剑;周义卉;高学玲;岳鹏翔;;大孔树脂吸附分离速溶茶副产品中茶多酚的研究[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5 袁星荣;;茶多酚——第三代保健食品开发前景广阔[A];200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1年
6 侯冬岩;回瑞华;刘晓媛;袁华芳;;黑茶茶多酚的光谱分析及抗氧化性能测定[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曹进;赵燕;刘箭卫;祝和成;湛凤凰;施家琦;;茶多酚的抗癌作用及分子机理研究[A];'98上海茶与抗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8 谈树苹;马桂兰;杨小梅;邓惟勤;;离子色谱法测定高放废液中钠离子[A];第11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9 曹丽;;EDTA滴定法快速测定高炉渣中FeO和Al_2O_3[A];山东省金属学会理化检验学术委员会理化检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高岐;苏显信;;微波浸提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进;纳米茶多酚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于明革;茶多酚对茶树铅生物有效性的调控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鲍士宝;茶多酚纳米粒复合明胶膜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4 余芳;富硒绿茶功能成分的抗氧化和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诗卉;淀粉样蛋白与茶多酚的分子相互作用[D];天津大学;2012年
6 吴继宗;快速化学分析中掩蔽剂的作用规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5年
7 李晓丽;基于机器视觉及光谱技术的茶叶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吴序栎;牛乳β-乳球蛋白的检测及茶多酚对其免疫反应性影响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孙怡;冬青苦丁茶多酚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与抗氧化活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杜旭华;氮素形态对茶树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丹;利用光学—电化学技术快速测定茶多酚含量的方法和装置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杨柳;茶叶中多酚的分析测定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3 肖虹;绿茶及其茶多酚对罗曼蛋鸡肉品质、蛋品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永军;茶叶浸提物对功能性酶活性和二级结构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冯彬彬;茶叶提取物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D];西南大学;2007年
6 金珊;设施栽培对茶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杨文雄;红茶超微粉碎和酶辅助萃取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范泳;茶多酚制备工艺优化及化学氧化生产茶色素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王传名;茶多酚和茶多糖提纯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陈镱文;茶多酚粗品的精制及儿茶素单体分离的工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新红 李犁;红河州建成全球最大茶多酚基地[N];云南日报;2005年
2 中国消费者报 万晓东;部分茶饮料咖啡因茶多酚含量低[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3 江常问实习生 刘国超;“茶饮料”大多不含茶[N];市场报;2007年
4 记者 张繁景;江西茶协:市场上“茶饮料”大多不含茶[N];商务时报;2007年
5 中国消费者报 张静波;茶饮料 咖啡因和茶多酚含量不足[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6 寿南山;喝茶就不会患癌症了吗?[N];民族医药报;2007年
7 张祖珍 李想;市场上在售“茶饮料”大多不含茶[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孙燕明;茶多酚含量不足将不能标注为“茶饮料”[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9 安明霞;茶饮料国标年底有望出台[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安明霞;新国标将规范茶饮料市场[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