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光学镜头偏振度测试技术的研究

黎高平  王雷  谢毅  
【摘要】:根据斯托克斯参量计算偏振度的方法,设计了光学镜头偏振度测量仪。光学镜头偏振度测量仪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共分为光源系统、准直光学系统、载物转台、探测系统以及后续的信号处理和计算控制系统等五部分。测量透过被测量光学镜头的光分别在0°、45°、90°、135°振动方向光信号大小τ_H、τ_(45°)、τ_V、τ_(135°),以及左旋圆偏振光、右旋圆偏振光信号的大小τ_L、τ_R,计算出光学镜头的偏振度;通过对测量装置的分析,找出了影响测试结果的几个因素,并由此分析了不确定度的来源,建立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约为0.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晖;郑刚;王雅静;吴明华;;光源的偏振态对动态光散射颗粒测量结果的影响[J];光学技术;2009年01期
2 汪震;洪津;乔延利;王峰;杨伟锋;;热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在目标识别中的实验研究[J];光学技术;2007年02期
3 刘汉奎,杨莉;光纤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监测信号和反馈控制算法分析[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冯涛,姚旻,林强;随机介质中部分相干光的偏振特性[J];光电子.激光;2004年08期
5 林惠川;蒲继雄;;衍射效应诱导涡旋光束的偏振度变化[J];光子学报;2009年08期
6 徐坤,戴一堂,毛晋,陈向飞,李栩辉,谢世钟;基于光信号偏振度的偏振模色散补偿系统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3年10期
7 袁兴起,赵琦,陈延如;随机分布群体粒子场侧向散射光偏振度研究(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5年06期
8 王静;宋连科;刘云安;李国良;周文平;;自然光在多层介质分界面上折射时的偏振度[J];大学物理;2006年04期
9 梁美怡;丁友根;尹凤婷;张俊莲;刘斌;彭力;;一种测量散射光偏振度的新方法[J];大学物理实验;2007年01期
10 杜嘉;赵云升;吴太夏;罗杨杰;;偏振在多角度遥感中的太阳耀光消除的应用[J];光学技术;2007年03期
11 王朴;吕百达;;厄米-高斯电磁光束在杨氏干涉实验中的偏振度变化[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2期
12 李国华,肖胜安,李继仲;光学系统的偏振效应研究[J];光学学报;1992年12期
13 叶伏秋;群体粒子散射光偏振特性的研究[J];应用光学;2004年02期
14 刘建斌,吴健;大气中球形粒子的散射特性研究[J];应用光学;2005年02期
15 袁兴起,赵琦,陈延如,周木春;群粒子场粒子性质的侧向散射光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5年S1期
16 杜健,程龙生;竹红菌甲素对红细胞膜内脂双层的微扰[J];实验生物学报;1991年02期
17 陶志伟,李萍;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时折射光的偏振度[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18 詹亚歌,雷建求,梁培辉,赖芳良;大芯径功率光纤中传输的激光束质量与偏振度研究[J];中国激光;2004年02期
19 周慧君,程木田,刘绍鼎,王取泉,詹明生,薛其坤;各向异性量子点单光子发射的高偏振度特性[J];物理学报;2005年09期
20 刘汉奎,章献民,陈抗生;偏振模色散补偿控制中偏振度技术的性能(英文)[J];光子学报;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高平;王雷;谢毅;;光学镜头偏振度测试技术的研究[A];2009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周慧君;程木田;刘绍鼎;王取泉;;各向异性量子点的单光子发射偏振度的研究[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晓;薛模根;王峰;吴云智;杨钒;;基于红外偏振特性的水面溢油检测实验研究[A];第二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唐若愚;于国萍;;光的偏振信息的测量及应用[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施军;肖沙里;徐道连;钱家渝;;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偏振度探测[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袁平;张宇;;内燃机气道模型的反求和快速成型探讨[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解小华;石要武;张爱春;;红外烟草水份测定仪及其数字滤波方法[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8 彭力;杨冠玲;梁美怡;丁友根;张俊莲;;纳米级颗粒散射光偏振度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马东洋;陈景伟;赵羲;徐青;;基于光学测量的小天体接近与撞击自主导航方案设计[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863计划“深空探测与空间实验技术”重大项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戴慧莹;董秋霞;;反射光及折射光偏振度变化规律的研究[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阴亚芳;晶体型消偏器及偏振模色散模拟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6年
2 张璐;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D];山东大学;2005年
3 丁攀峰;单模光纤中偏振效应的理论研究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汉奎;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监测与补偿[D];浙江大学;2005年
5 范玲;调制偏振光在光学精密测量和方位信息传递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6 李爽;基于光学测量的相对导航方法及在星际着陆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邓勇;上皮组织形态特征识别中的偏振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左芬;同步移相干涉测量的抗振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玉荣;光折变全息干涉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杜新悦;矢量与标量光束通过复杂光学系统和介质的传输及散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凯;光的相干和偏振相关性的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崔晓垣;基于光学测量的相对导航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冯伟伟;光束偏振态的斯托克斯参量及偏振度的智能化测量[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毛仕春;二元双折射晶体退偏效应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赵丽丽;悬浮泥沙的多角度偏振信息量化分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谢义;机场跑道背景偏振特性及伪装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穆林梅;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对脉冲影响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8 李园园;目标红外辐射特性测试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9 杨洁;副载波复用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监测与补偿[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张方成;部分相干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偏振度变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琦琨;省光学测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牌[N];经济信息时报;2011年
2 四川 张达 编译;用于光学测量的高灵敏度 放大器和高速响应放大器[N];电子报;2005年
3 马京生;王大珩 茫茫天宇追光电[N];解放军报;2000年
4 记者  董芸;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健在西高新调研[N];陕西日报;2006年
5 赵亚辉李超军;不同人眼中不同的神舟[N];人民日报;2008年
6 记者 黎文安;宋健在高新区调研[N];西安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曹莉;小点·小兵[N];酒泉日报;2008年
8 记者张兆军 郑千里;光学摇篮孕育10多项“中国第一”[N];科技日报;2002年
9 ;加强专业建设 培养更多专才[N];消费日报;2006年
10 王春 通讯员 吴兆路 罗倩;我科学家揭示孔雀美丽之谜[N];科技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