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热像”效应及其研究进展
【摘要】:大功率高斯激光束在各向同性的透明固体介质中传播时,其强大的光波电场将引起介质产生三阶非线性极化(克尔效应),导致介质的折射率发生正比于光强度的变化,结果使光束的波前发生畸变—一趋于会聚成一个焦点,产生自聚焦。由于实际 ICF 激光驱动器中光束的强度分布不可能完全均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无规则调制或起伏。这样,在光束总体发生自聚焦之前,有可能首先在这些调制和起伏处各自形成局部的自感应透镜,并使光束发生会聚,形成局部自聚焦,称为小尺度自聚焦。这些自聚焦效应经常会造成光束的分裂或引起介质的丝状破坏,使光束质量变坏,从而限制高功率惯性约束核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激光驱动器输出功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 ICF 激光驱动器系统的安全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因而如何在提高 ICF 激光驱动器输出能量的同时保证全程光束质量,一直是 ICF 激光驱动器研究的核心难题之一。"热像"(hot-image)效应是一种特殊的小尺度自聚焦现象,其损伤阈值比通常的小尺度自聚焦损伤阈值更低,而且由于难以追迹而使得诊断其起源变得非常困难。在某些条件下,往往系统运行在典型的损伤阈值功率之下时,某些位置处的光学元件也意外地遭受损伤,这成为制约 ICF 激光驱动器安全运行和提高输出功率的瓶颈因素之一。因此,研究"热像"效应的演化规律及其抑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介绍了近年来关于"热像"效应研究的新进展,包括"热像"形成的衍射理论模型,薄片近似下的解析理论分析结果,厚介质及级联介质情况下激光"热像"的演化规律,多散射点形成"热像"的特点,以及"热像"效应的抑制方法等。最后指出理论及实验上尚待进一步需解决的问题。
|
|
|
|
1 |
许政权,程宁;掺MgO的LiNbO_3平面光波导的抗光损伤能力[J];中国激光;1990年07期 |
2 |
沈定中,魏宗英,殷之文;BGO晶体的热释光效应及光损伤后晶体的恢复[J];无机材料学报;1986年04期 |
3 |
李光晓;用CO_2激光对皱纹和光损伤的皮肤整容[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1999年04期 |
4 |
圆圆;;用外加电场来控制还原LiNbO_3的光损伤[J];激光与红外;1978年S1期 |
5 |
宗仁鹤,谭石慈,龚为穗,龚立三,白春礼;激光对DNA作用的损伤效应[J];量子电子学报;1995年01期 |
6 |
谢良平,赵建林,粟敬钦,景峰,王文义,彭翰生;位相调制产生“热像”效应理论研究[J];物理学报;2004年07期 |
7 |
禹宣伊,许京军,丁欣,乔海军,孔勇发,陈绍林;掺铁铌酸锂晶体中光损伤的暗衰减效应(英文)[J];激光技术;2003年06期 |
8 |
王友文;文双春;胡勇华;章礼富;杨华;傅喜泉;;自散焦介质对非线性热像的抑制效应[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9期 |
9 |
俞力航,杨洪宁,韩效溪;高纯度LiNbO_3晶体激光损伤的理论计算[J];硅酸盐学报;1984年04期 |
10 |
李光晓,杨林;对提拉法红宝石中光致离化导致光损伤的讨论[J];激光杂志;1986年06期 |
11 |
郭亚军,周玉祥,张建,徐玉恒;Mg:In:Er:LiNbO_3晶体生长及波导基片光损伤的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4年02期 |
12 |
许士文,徐悟生,李宣东,徐玉恒;In:Er:LiNbO_3晶体生长及光损伤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4年03期 |
13 |
王义杰;于峰;范叶霞;余萍;刘威;徐玉恒;关承祥;;In:Er:LiNbO_3晶体生长及抗光损伤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9年08期 |
14 |
郑威;王东鹏;徐玉恒;;近化学计量比Zn:LiTaO_3晶体的生长和抗光折变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9年11期 |
15 |
李铭华,张洪喜,刘彩霞,徐玉恒,金光海,孙光耀;Bi_(12)SiO_(20)晶体的生长及其在集成光学中的应用[J];人工晶体学报;1992年03期 |
16 |
赵薇,王葵如,余国贤;LiNbO_3条波导的光损伤[J];中国激光;1994年12期 |
17 |
王锐,徐衍岭,徐悟生,赵朝忠,王继扬;全息法研究Mg∶In∶LN晶体波导基片的光损伤[J];压电与声光;2000年06期 |
18 |
彭涛;赵建林;谢良平;叶知隽;李强;粟敬钦;;厚介质情况下激光“热像”的演化规律分析[J];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
19 |
王友文;文双春;胡勇华;游开明;傅喜泉;;宽频带脉冲光束非线性“热像”效应理论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20 |
郑威;姜凯丽;;近化学计量比Fe:LiTaO_3晶体的光折变性能[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