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通过“对话”试验探索离体培养的规律(Ⅰ)

王海波  范云六  
【摘要】:以小麦为主要试材,通过以揭示培养因素与培养结果间的对应关系为目标的“对话”试验,探讨了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因素对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不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只决定愈伤组织的质量。外植体既影响愈伤组织的形成,又影响愈伤组织的质量。由外植体类型造成的愈伤组织质量差异并不亚于基因型,但其影响主要表现在早期阶段。在化学因素方面,培养基除给培养物以营养外,不同培养基之间的差别更重要的是表现为对愈伤组织质量的不同调控效应。2,4-D、NH_4~+对细胞分裂、愈伤组织生长有促进作用;细胞分裂素、NO_3~-对细胞分裂、愈伤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过去关于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的概念可能是不正确的。在物理因素方面,光照具有类似于细胞分裂素的效应,温度变化也对愈伤组织质量有调控作用。各培养因素的作用都可以统一到生理生化水平来理解,借助这种认识便可提高离体培养的可控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仕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要点解析[J];高中生学习(高二版);2011年04期
2 刘永立;林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J];新农村;2011年06期
3 徐世千;张建国;李晓东;;植物离体培养技术生产次生代谢物的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4 谭会娟;李新荣;赵昕;刘玉冰;;红砂愈伤组织适应盐胁迫的渗透调节机制研究[J];中国沙漠;2011年05期
5 刘姬艳;王利琳;;PDCA法在植物生理开放性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实验室科学;2011年03期
6 孟鹏;李玉灵;尤国春;张硕;;微域环境因子对落基山圆柏插穗生根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7期
7 ;细胞工程常用的几种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8 刘秀芳;林文革;苏明华;;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组培快繁与苗木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J];植物研究;2011年05期
9 杨传贵;刘景然;刘雪梅;高玉葆;;椰汁对大花蕙兰超含水态苗发生影响研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洪林;梁国鲁;;水仙属植物遗传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1年02期
11 张良波;李培旺;黄振;李昌珠;;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制备体系的研究进展[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12 席兴字;高武军;马克学;;PcG蛋白在干细胞调控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1年07期
13 马建伟;安三平;杨炜;王美琴;张宋智;王军辉;;欧洲云杉的扦插基质选择和穗条效应研究[J];广西植物;2011年04期
14 周伟香;;利用自制接种箱开展薄荷简易组培的尝试[J];生物学通报;2011年04期
15 陈巧玲;曾黎辉;;‘红皮’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和微型薯诱导[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1年02期
16 冀爱青;朱超;吴国良;;‘香玲’核桃试管苗生长条件的优化[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17 卢慧颖;白卉;曹焱;;非洲紫罗兰离体快繁及商业化生产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18 徐昀;胡凯;崔震海;张立军;;叶绿体功能基因的工程改造[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8期
19 刘静;;植物多倍体的形成及应用研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0 余道平;李策宏;谢孔平;张国珍;谷海燕;李世丽;;膀胱果种子离体萌发与植株再生[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建明;张保龙;陈志一;倪万潮;;草坪型高羊茅成熟种子离体培养植株再生技术研究[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佘建明;蔡小宁;钦佩;谢民;杨永华;;狐米草大规模离体培养繁殖技术研究[A];植物组织培养与脱毒快繁技术——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辉;田义轲;;萝卜离体培养体系的探讨[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汪开治;;陶瓷粉可促进离体培养植物的生长和增加其代谢物的产量[A];2006浙江林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张伶俐;崔崇士;屈淑平;;植物离体雌核发育的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西南地区南瓜产业化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继红;;多胺与果树离体培养[A];2009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陈超;王桂兰;陈玉斌;;红掌不同类型愈伤组织及再生团块生理指标的测定[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傅经国;吴鸣建;何娟;尚玉俊;赵天增;宋立新;;RP-HPLC法测定苦皮藤愈伤组织中苦皮素A的含量[A];中国制药工业药理学会20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曾小美;王凌健;夏镇澳;沈允钢;;烟草光自养型愈伤组织的光合特性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10 王海波;范云六;;通过“对话”试验探索离体培养的规律(Ⅰ)[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碧华;小麦离体培养的营养器官与花器官发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2 吴顺;籼稻成熟胚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反义waxy基因转化籼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钟原;紫斑牡丹分生结节的诱导与培养[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宋建英;邓恩桉微体快繁技术和耐寒性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何铁剑;菠萝组织与细胞培养及其诱导产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4年
6 朱向涛;凤丹体胚发生及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陈超;红掌愈伤组织和再生团块的发育及四倍体诱导[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秦磊;牡丹分生结节诱导、发生与发育及细胞组织学观察[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吕长平;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x)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融合技术体系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姚娜;竹子组织培养与毛竹愈伤组织分化中基因表达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晓蓬;多花野牡丹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2 华梅;多花相思离体培养与再生体系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3 任敬民;台湾青枣离体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姬明;黑木相思离体培养与再生系统的建立[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5 曾明;金桔组织培养及其形态发生与生理生化变化[D];南昌大学;2005年
6 文国琴;红阳猕猴桃快繁技术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7 李亚荣;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花药离体培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刘义存;微型月季的离体培养与试管开花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葛正珍;硼介导的大豆转基因方法的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彭筱娜;观赏凤梨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的优化与抗寒突变体的筛选[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俄罗斯培育出更耐涝小麦[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唐山市丰南区林业局 汪林华 魏文娟 贾久正;这是杨树破腹病[N];河北科技报;2006年
3 濮阳市世锦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张晖 王绪月;花卉无性系的快速繁殖[N];中国花卉报;2006年
4 容城县农牧局 赵会芳 容城县八于乡农技服务站 沈山林;大棚西瓜嫁接育苗十注意[N];河北科技报;2007年
5 曹涤环 刘建武;影响苗木嫁接成活的因素[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6 山东 吴建民 田俊华;硫磺在花木栽培上的妙用[N];中国花卉报;2005年
7 河南省三门峡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许冬丽 高秀云 李艳杰;春植树木夏亡原因及防范[N];中国花卉报;2010年
8 青县职教中心 刘恩祥;枣树蘸蜡插皮接效果好[N];河北科技报;2006年
9 山东 吴建民 田俊华;草木灰的应用[N];中国花卉报;2005年
10 正定县林业局 安建会;枣树开甲后不愈合的补救措施[N];河北科技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