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欧阳绪红翁成郁郝秀东戴璐程仲景李盛辉  
【摘要】:南海地理位置独特,是西太平洋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东部和南部被一系列岛弧围绕,西部和北部紧邻亚洲大陆,是一个近乎封闭的边缘海,其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周边地区,同时受亚洲季风的强烈影响。可以说,南海是进行现代花粉传播机制观测与研究绝佳的天然实验室。海洋沉积物的花粉主要来源于陆地,但是由于花粉的传播方式多样(如风传、河流、洋流等),加之海洋沉积物本身也受到浊流、底层洋流等的影响,使得在解释海洋沉积物(如钻孔等)的花粉组合时,会出现一些不同的争议。因此,通过现代观测手段来了解花粉的源区及其传播沉积机制,对于正确的解析海洋沉积物花粉所蕴含的古环境信息变得非常重要。本研究拟通过对2013年9-10月基金委共享航次采集的南海北部22个空气样品、59个海水表层样品进行孢粉学分析,并根据其花粉组合的分布特征来追踪南海的花粉源区及其传播机制。结果表明:1)松属花粉的含量整体不高,可能与其花期有关。另外,松属在空气中含量很少,而在表层海水样品中,其高值仅出现在海南岛东部与珠江口附近,可能指示河流为其主要传播动力。2)热带亚热带成分在表层海水样品中呈现由近岸向深海含量急剧降低的趋势,主要属种为血桐/野桐、桃金娘科、常绿栎属、栲属、桑科、棕榈科及杨梅科等,较好的反映了周边流域范围内植被分布情况。3)温带成分(主要为桤木属和桦木属等)在表层海水样品含量极低,仅在海南岛东部海域及珠江口附近少量出现,其含量均不超过10%;但是在空气样品中却正好相反,呈现出越往深海含量越高的趋势,最高值达90%,说明这些花粉主要由空气传播。4)草本植物花粉(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蒿属、藜科及菊科等),在空气样品的结果中显示以禾本科和蒿属为主,莎草科很少;但在海水样品中,珠江口附近以禾本科和莎草科为主,蒿属、藜科及菊科有一定含量,在海南岛东部海域则以禾本科、蒿属和藜科为主,菊科和莎草科却很少。5)蕨类植物(主要为芒萁孢子)呈现显著的由陆地向深海浓度迅速降低的趋势,其高值出现在珠江口和海南岛附近,说明河流为其主要的传播动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冉莉华;郑玉龙;陈建芳;陈荣华;郑连福;WIESNER Martin-G;;南海北部和中部硅藻通量季节性变化及其对季风气候的响应[J];海洋学报(中文版);2011年05期
2 ;石油对南海北部重要水生经济品种的影响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1997年11期
3 闵信爱;南海北部的新对虾[J];海洋渔业;1987年01期
4 舒业强;王强;俎婷婷;;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流系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年03期
5 曾丽丽;王强;谢强;施平;杨磊;舒业强;陈举;隋丹丹;何云开;陈荣裕;王东晓;;2004~2013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水文调查(英文)[J];Science Bulletin;2015年06期
6 曾丽丽;王强;谢强;施平;杨磊;舒业强;陈举;隋丹丹;何云开;陈荣裕;王东晓;;2004~2013年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水文调查[J];科学通报;2015年10期
7 吴梦霜;邵磊;庞雄;梁建设;;南海北部陆缘黏土矿物组合特征与地质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8 武粤;孟小红;刘国峰;;南海北部缘重力异常的多尺度分析及其构造讨论[J];现代地质;2012年06期
9 钟广见;吴世敏;冯常茂;;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1期
10 刘玉龙;王启;;南海北部海峡热输送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11 刘长建,毛华斌,陈荣裕,王东晓;南海北部海洋温、盐调查研究——2004年9月南海北部开放航次移动船载温盐剖面仪观测[J];热带海洋学报;2005年01期
12 刘秦玉,贾英来,杨海军,刘征;南海北部海面高度季节变化的机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2年S1期
13 段威武;南海北部第三系研究新进展[J];海洋地质动态;1996年09期
14 闵信爱;南海北部的对虾[J];海洋渔业;1985年03期
15 张博;曾丽丽;陈举;谢强;黄科;;基于南海北部开放航次观测的2004—2005年次表层盐度异常特征与形成机制[J];海洋与湖沼;2018年01期
16 葛倩;初凤友;叶黎明;许冬;;近3000a来东亚冬季风变化在南海北部陆架泥质区的记录[J];海洋学研究;2012年03期
17 陈忠;颜文;向荣;田新朋;陈木宏;陆钧;张兰兰;;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海洋地质与沉积环境科学考察的进展与成果[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1期
18 扈传昱,潘建明,陈建芳,周怀阳,朱纯,薛斌;南海北部生源要素的垂直输运和保存及其与东太平洋的对比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年06期
19 阎志广;;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植物及其分布[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清和;戴璐;;末次盛冰期时南海北部沉积物中栎属花粉形态多样性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欧阳绪红;翁成郁;郝秀东;戴璐;程仲景;李盛辉;;南海北部大气和表层海水的花粉分布特征——追踪海洋花粉的源区及传播机制[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十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曹敬贺;夏少红;万奎元;徐辉龙;;南海北部陆架区中段的地壳结构和拉张减薄特征研究[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43:海洋地球物理[C];2019年
4 张浩宇;丘学林;黄海波;;西沙地块深部地壳结构及其对南海北部陆缘演化的启示[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43:海洋地球物理[C];2019年
5 赵芳;夏少红;吴时国;曹敬贺;范朝焰;;南海北部大型先存断裂带的结构及其构造意义[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43:海洋地球物理[C];2019年
6 曹令敏;夏少红;黄海波;;广东省地区壳幔结构背景噪声成像研究[A];2019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六)——专题43:海洋地球物理[C];2019年
7 徐亚;段杰翔;;华南与南海北部深部结构对比研究[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45:海洋地球物理、专题46: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C];2018年
8 汪洋;;南海北部边缘地壳成分及流变学非均匀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孙珍;周蒂;庞雄;陈长民;孙龙涛;;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构造演化动力学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旋;姚华建;赖雅娟;黄柏寿;;越南及南海北部三维地壳结构成像研究[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七)——专题54: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专题55:深地资源地震波勘探理论、方法进展[C];201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力园;南海北部陆丰凹陷中新世古环境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叶青;南海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构造体系:动力学以及对珠江口盆地新生代构造的制约[D];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
3 陈端新;南海北部陆缘深水盆地流体渗漏构造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4 庞凌云;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古近系沉积体系特征、展布及油气分布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杨林龙;南海北部陆缘大型拆离断层系的发育演化机制及其对深水盆地群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6 陈蔚芳;南海北部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季节变化及其调控过程[D];厦门大学;2008年
7 李明杰;南海北部内潮的三维模拟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8 李守军;南海北部多波束海底地貌多尺度分析及其构造意义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9 宫响;南海北部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特征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高金尉;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洋陆过渡带构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Mirza Nadia Sultana;南海北部及珠江三角洲近岸海域海水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解析及评估[D];厦门大学;2019年
2 聂云峰;南海IODP368航次U1505站位晚中新世至上新世磁性地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周欣;利用同位素研究珠江口与南海北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D];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
4 贾晓燕;南海北部微型鞭毛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5 常保轩;南海北部夏季水体主要化能自养微生物固碳生态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6 孙圣垚;南海北部海盆和吕宋海峡邻近海域镭同位素的分布及其示踪意义[D];厦门大学;2017年
7 谷帅;黑潮入侵输入的外源溶解有机物在南海北部的微生物降解[D];厦门大学;2018年
8 陈薇;氨基酸对珠江口及南海北部溶解态有机物质来源和生物活性转化过程的指示作用[D];厦门大学;2017年
9 张爽;南海北部珠江口断面海水颗粒物组成、来源与分布的对比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10 张治忠;南海北部深水某无井区地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 李洁尉;珠江冲淡水东扩机理研究获进展[N];科学时报;2011年
2 刘甫 张冬娜;2019年春季南海北部联合观测航次圆满完成[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3 记者 方正飞;我国初步形成从东海至南海北部监测网[N];中国海洋报;2017年
4 鲍讯;中石油南海北部矿权区勘探获重要成果[N];海南日报;2006年
5 记者 钟敬忠通讯员 廖庆玉;琼粤海事首次南海北部联合巡航[N];中国水运报;2008年
6 记者 罗茜 通讯员 徐海;“实验3”号船南海北部开放航次再度起航[N];中国海洋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孙楠;南海北部低压“捣乱” 南方多地旱象“露脸”[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记者 陈瑜;“蛟龙”号探秘南海北部高速堆积体[N];科技日报;2017年
9 徐海 李洁尉;南海北部深水区发现大气田[N];中国海洋报;2006年
10 记者 黄晓芳实习生 吕雁玲;南海北部钻获“可燃冰”[N];经济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