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移动通信信道模拟研究

谢俊松  范平志  
【摘要】:本文首先对移动通信常见信道模型进行了简要讨论,然后模拟和比较了不同信道条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本文重点研究了高斯信道、瑞利衰落信道等信道模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丹娜;;自适应均衡器在数字微波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1年23期
2 陈峥;李亚麟;许张生;吕星哉;;无线宽带信道模型的仿真与验证[J];电讯技术;2011年07期
3 罗志锋;魏星;李彦;徐洪刚;何山;;高速移动环境下的信道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S1期
4 郑晓天;战勇杰;张拯宁;宋振宇;;卫星衰落信道分析与建模[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08期
5 刘鹏;张国鹏;杨小冬;赵小虎;丁恩杰;;基于UWB的井下无线传感网信道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黄晓飞;徐池;张海勇;姜凤娇;;舰载卫星信道模型的探讨[J];通信技术;2011年07期
7 王争艳;武林俊;;超宽带OFDM系统中比特与功率分配算法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年07期
8 巴海涛;许锐锋;马群;;LDPC码在迭代接收机中的应用[J];航天电子对抗;2011年03期
9 师小琳;;瑞利衰落信道改进模型及性能分析[J];计算机应用;2011年08期
10 于艳华;吴艳平;;如何利用测试工具LoadRunner进行性能测试结果分析[J];科技传播;2011年15期
11 吕世超;文红;韩祺祎;;多天线广播信道模型安全性分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年08期
12 李光平;杨亮;冯久超;Steven D Blostein;;两跳MIMO中继系统通信性能分析的研究进展[J];电讯技术;2011年08期
13 扈罗全;;无线中继传感网络中异向散射信道的路径损耗特性[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1年04期
14 赵楠;裴昌幸;刘丹;权东晓;孙晓楠;;基于BB84协议的量子密钥分发安全门限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15 安旭东;李焱;刘政;郭琳;;多天线设备空间射频辐射特性测量方法研究系列 LTE设备空间多径信道下天线性能研究[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1年04期
16 赵楠;裴昌幸;刘丹;孙晓楠;;自适应调整量子多用户检测方案[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7 韩立强;王祁;信太克归;;Gamma-gamma大气湍流下自由空间光通信的性能[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7期
18 丁召军;;矿井下超宽带多径信道仿真与特性分析[J];科技传播;2011年14期
19 陈健;;如何快速准确地仿真多天线环境[J];电信网技术;2011年07期
20 杨牛扣;周杰;;超宽带室内LOS环境信道模型研究[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松;范平志;;移动通信信道模拟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199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张培艳;刘云;李英丹;李周;;超宽带信道模型分析[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石巍;周少山;申东娅;;基于Nakagami衰落的MIMO信道模型的研究与仿真[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小华;刘江涛;卓露;;Suzuki信道模型的研究与仿真[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陈小云;李巍;;超宽带(UWB)的信道模型[A];2005年全国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魏克军;侯自强;;宽带无线通信中MIMO信道的建模与仿真研究[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蒋学勤;;高频射线追踪法对卫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的研究[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沈扬;袁保宗;李红莲;何伟;;口语火车查询和定票系统性能的评测[A];第七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7)论文集[C];2003年
9 张凤山;朱雪田;周正;;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魏庆新;高葆新;龚克;;移动通信射频传播信道模型[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奕;物联网信道模型及相关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赖国庭;无线MIMO-OFDM系统的传输技术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3 黄强;等待接收再入遥测信道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刘雪芳;非理想反馈下闭环MIMO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窦峥;超宽带通信系统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6 周玮;车辆对车辆无线衰落信道建模与仿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田毅;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ECT图像重建[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艳芬;矿井超宽带无线通信信道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9 李永华;空时相关多天线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叶菁华;高速串行数据发送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倩;LEO卫星通信系统的信道传输特性及位置管理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高霁;基于IEEE802.15.4a标准的超宽带定位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3 李华辉;航空数据链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马飞;GSM移动信道的建模与仿真[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5 黄滔;MIMO信道模型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6 肖宇彪;适于低压电力线高速通信的调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郑昌平;UWB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收技术及系统性能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8 盛楠;无线体域网信道模型及同步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胡诗维;基于测量的宽带MIMO信道建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武志文;宽带信道测量和建模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白瑞雪;“天河一号”二期系统性能世界领先[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2 ;10GBase-T任务组就信道模型达成一致[N];计算机世界;2004年
3 本报记者 肖冠丁;GeForce 6200TC 会不会影响系统性能?[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4 小石;给系统开一扇窗[N];计算机世界;2003年
5 河北 崔明;优化注册表提升Win xp的系统性能[N];电脑报;2002年
6 南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 梁快;利用段提高系统性能[N];计算机世界;2000年
7 通讯员  张银林 记者  应建勇;秦山核电站安全运行十五年[N];浙江日报;2006年
8 吴加录;改善Windows Vista 微软发布SP1升级包[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9 ;将系统性能发挥至极限[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GGG;修改注册表提高系统性能[N];电脑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