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基础
【摘要】:正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方针。位于我国中、西结合部的重庆市在迈向21世纪的征途中,肩负着进一步发挥承东启西的枢纽作用,同时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其解决得当否,不仅涉及到重庆能否担当起带动长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而且影响到重庆及长江上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所在。
|
|
|
|
1 |
;重庆邮电学院概况[J];数字通信;1994年03期 |
2 |
龙良碧;;重庆城市绿化与夏季气候舒适度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3 |
雷亨顺,徐宗俊,欧可平,陈德敏,贺荣伟;重庆直辖市建设与三峡库区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
4 |
陈国生,易泽丰;关于重庆地区增长极的选择和培育[J];重庆社会科学;1998年Z1期 |
5 |
山峰;邱卫国 重庆地下尖兵[J];当代体育;1999年24期 |
6 |
陈家聪;建国初至“文革”前重庆社会科学发展回顾[J];重庆社会科学;1999年05期 |
7 |
黄建军,张偉;锐意改革谋新路的重庆职工医学院[J];中华儿女(海外版);2000年04期 |
8 |
冉玉杰;;乐凯杯“城市与人”摄影大赛作品选[J];百姓;2002年08期 |
9 |
钱欣源,汪哲,沈梦雨,方青,李石,雷淅淅,李艳梅,马跃,邹仁波;本期话题:过节[J];作文大王(中学版);2003年11期 |
10 |
李远;都市旅游发展视野中的重庆基础设施建设初探[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
11 |
苏潇扬;树立科学发展观 大力开发重庆人才资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
12 |
张凤琦;城市化与城市文脉的延续[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
13 |
郝明工;;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闻事业发展综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
14 |
;全国第三届“奉献者风采”报告会在重庆工学院隆重举行[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
15 |
刘曼丽;;东方电视台的重庆美眉[J];今日重庆;2006年06期 |
16 |
何琛;;何琛:和你在一起[J];今日教育;2007年06期 |
17 |
魏政军;;西南的雨 西北的风——2007福田欧曼·欧康杯全国卡车大赛重庆站vs西安站[J];汽车观察;2007年10期 |
18 |
熊怡;刘汪洋;;开放的论坛 思想的盛宴[J];今日重庆;2008年08期 |
19 |
黄万来;;城乡统筹再谱改革新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
20 |
张春林;;重庆形象传播策略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