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长江流域七省一市地区发展现状与特征的若干定量分析

林家彬  
【摘要】:正 准确地把握各地区发展的现状和特征,是考虑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合理开展地区间经济协作的重要前提条件。从这一目的出发,我们对长江流域七省一市的地区发展现状与特征进行了如下的一些定量分析。由于数据原因,未能把重庆直辖市单独作为分析对象之一,四川省的范围是重庆直辖市设立之前的行政区划范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明绍;;开拓更加“纯精”的黄金“水道”——评《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J];民主与科学;1990年04期
2 汪传旭;90年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及其对上海国际航运业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1995年06期
3 王健刚;联动开发的目标、条件、模式和手段[J];浦东开发;1995年06期
4 詹伦忠;青藏高原的崛起与长江流域回归大绿洲的形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年03期
5 汪李平,徐跃进;长江流域发展日光温室要慎重[J];中国蔬菜;1997年04期
6 王儒述;三峡工程建设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J];湖北水力发电;1998年01期
7 姚士谋,陈爽;21世纪我国长江流域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J];科技导报;2001年07期
8 刘玉,刘毅;长江流域区域可持续发展态势与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9 李廷序;;鼓足干劲,配合水利建设工程,开展长江流域的文物工作——在长办文物考古队队长会议的讲话[J];文物;1960年03期
10 ;长江能否变成第二黄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座谈会纪要[J];中国农村观察;1981年03期
11 黄伯璿;;涵养水源是治理长江的根本大计——长江流域水土保持考察纪要中国林学会长江流域水土保持考察组[J];中国农村观察;1982年02期
12 万家佩,涂人猛;长江流域城市区域经济总体布局[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13 陈鸿昭;长江流域土地资源情势及其发展战略对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3年01期
14 陆心贤;;分工协作,发挥区域总体优势——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1993年02期
15 ;省市长纵谈长江流域区域合作[J];浦东开发;1995年04期
16 ;省市长纵论长江流域区域合作(续)[J];浦东开发;1995年05期
17 吴宪和 ,朱立民 ,李玉玲 ,赵暖;上海产品在长江流域的地位和影响[J];上海企业;1997年06期
18 徐剑华 ,胡迎春;中荷合作研究长江流域多式联运项目即将全面启动[J];综合运输;1997年02期
19 党小卉;;中国政府新课题——美国著名数量经济学家萧政教授谈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J];经济与信息;1998年09期
20 吴莹;长江流域劳动力流动趋势探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裕伦;;喀斯特石漠化通感研究与地区发展——以贵州省长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林家彬;;长江流域七省一市地区发展现状与特征的若干定量分析[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3 王儒述;;三峡工程建设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金兴平;程海云;张方伟;;2004年汛期长江流域旱涝趋势预报[A];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研究——2004年湖北省主要自然灾害综合趋势分析会商文集[C];2004年
5 金兴平;程海云;杨文发;;2004年长江流域灾情回顾及2005年旱涝趋势展望[A];2005年湖北省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论文集[C];2004年
6 沈丹;许田;苏蓓蓓;何大韧;;长江流域的河流网络及其统计描述[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长江流域在我国物流业占据重要地位[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8 王昌雨;孔玉寿;纪玲玲;李利国;;春夏长江流域强对流平流预报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周汉涛;;浅析1998年特大洪灾成因及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10 苏蓓蓓;许田;何大韧;;长江流域港口贸易网络模型及其中微扰影响[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永福;滇川黔相连地区古代交通的变迁及其影响[D];云南大学;2011年
2 卢祖国;流域内各地区可持续联动发展路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贺钦;拉美替代一体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李翀;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模型[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1年
5 张洁;渭河流域(干流地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及其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傅萃长;长江流域鱼类多样性空间格局与资源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7 赵中华;区域旅游的交通组织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钰;陕甘宁生态脆弱地区乡村人居环境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黄湘通;长江流域宇宙成因~(10)Be与地表侵蚀速率估算[D];同济大学;2006年
10 许继军;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毅;基于创新网络的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周萍;论政府在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宫勇勇;清末民初鲁北地区的黄河河患与社会应对[D];云南大学;2010年
4 张海玲;影响暴雨产生的环境物理量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璐;长江流域连续性暴雨过程与前期OLR场的相关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6 韩佳希;德国莱茵河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经验对我国长江生态经济发展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程超;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方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黄廷义;长江流域管理体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永叶;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符佩佩;长江流域农村建筑能耗调查及节能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章敬平 刘长杰 韩彦;长江危矣[N];经济观察报;2007年
2 冯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对洪灾的影响[N];中国水利报;2010年
3 本报通讯员 李振东 本报记者 余晓林;我省纳入长江流域快速通关体系[N];安徽日报;2000年
4 缪毅容;推进长江流域联动发展[N];解放日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石建跃 通讯员 毛文强;打造中部物流枢纽[N];现代物流报;2005年
6 刘晓星;长江沿岸重化工布局亟待调整[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谭剑;长江流域湿地保护迫在眉睫[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唐华东 路静;让长江流域成为新型经济增长带[N];经济日报;2006年
9 田建军;“十一五”规划提升长江航道运力[N];现代物流报;2007年
10 何人民;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仍然严重[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