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马大勇  
【摘要】:正《沁园春》"止酒"二首略说近年来,古代文学领域的"范式"研究呈现风生水起之势,为传统的影响研究和后起的接受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言说空间。如果不去追溯"范式"二字的源流以及严格意义的界定,仅作一般理解的话,我以为,范式即是一种创作典范,它至少应包括如下两个要素:第一,由才、识、情等多种因素酵化而成的作品自身散发出持久而巨大的魅力,这种魅力足以吸附大量的注意,并激发强烈的摹仿欲望。第二,存在一定数量的摹仿者与摹仿作品。这些作品在承袭因拟既有典范的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予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程继红;;“稼轩风”中的明词[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04期
2 梁超然;;略论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3 张海鸥;史论求其通而深──评王兆鹏《唐宋词史论》[J];中国韵文学刊;2000年02期
4 贡家新;;换了东家种树书——感怀稼轩散句[J];蚌埠党校学报;2007年02期
5 曹秀兰;;论《词菁》的词学思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胡建次;;新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词学接受研究述要[J];前沿;2009年12期
7 王德进;禾人;;古今比照,苍凉沉郁——读辛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J];绥化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8 陶尔夫;南宋词与清代词学研究中的困惑[J];求是学刊;1998年03期
9 孙克强;杨传庆;;清代论词绝句的词史观念及价值[J];学术研究;2009年11期
10 陈莹;辛弃疾的人格精神[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11 刘庆云;武夷山辛弃疾学术研讨会召开[J];文学遗产;2004年04期
12 张宏生;文献整理推动词学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3 赵瑾;张媛;杨爱敏;;浅说辛弃疾的农村词[J];青年文学家;2009年05期
14 路成文;陶文鹏;;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论《稼轩词》的写山艺术[J];学术研究;2008年07期
15 李俊红;;苏轼、辛弃疾对于豪放词的贡献论说[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16 冷成金,高云鹏;苏轼研究的一种“范式”——论《朱靖华古典文学论集》的特点及对中国古代作家研究的意义[J];惠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7 秦文静;须信此翁未死 到如今凛然生气——浅析稼轩词的浩然之气[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8 张瑾;;肝肠如火 色貌如花——再论辛弃疾婉约词的特点与成因[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9 房日晰;房向莉;;苏轼辛弃疾婉约词之异同[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20 王青松;;辛弃疾的谐谑词新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大勇;;辛稼轩《沁园春》“止酒”二首接受考述[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梁超然;;略论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3 汪超;;明人夏言词与稼轩词比较刍议——以夏辛二人信州词作为中心[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季续;;辛弃疾农村词的艺术成就[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5 严迪昌;;“稼轩风”与清初词——兼论“稼轩风”的独异性与时代性[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6 徐炼;;辛弃疾的马群[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庄庄;;辛弃疾罢官退隐的生活[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立斌;;辛弃疾罢官闲居带湖、瓢泉的因缘与词作思想探素[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王增斌;;对辛弃疾其人其作的整体评价[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滕振坤;;《鹅南辛氏宗谱》对辛弃疾史传年谱的填补、订正的探讨[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美;宋中兴词人群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许秋群;中晚明词的传承与新变[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海涛;明代词坛与词风嬗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薛青涛;明词与阳明心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李春英;宋元时期稼轩词接受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磊;陈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黄伟;《日瓦戈医生》在中国[D];暨南大学;2006年
8 黄怀军;中国现代作家与尼采[D];四川大学;2007年
9 朱国伟;唐宋行旅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金国正;南宋孝宗词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成宇;宫体传统与花间传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叶春雷;论《聊斋志异》报恩型作品的两大范式及其文化内涵[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双花;论五四前后小说译作对创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冯霞;辛弃疾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余业成;明代稼轩词的接受[D];南昌大学;2010年
6 李胜男;论辛弃疾对庄子的接受[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苗;论辛弃疾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8 汪洋;论辛弃疾前期词创作[D];青岛大学;2012年
9 万志强;南宋隐逸词简论[D];苏州大学;2006年
10 任佳怡;辛弃疾、陈亮词与南宋浙东学派[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彦;稼轩长短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2 万文武;马上离愁三万里 望昭阳、宫殿孤鸿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孙妮娜;当代爱情的符号学范式[N];文艺报;2003年
4 郑大中;稻作文化:稻花香里说丰年[N];上饶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宋晓梦 胡晓军;铁板铜瑟继东坡 自在当行步词坛[N];光明日报;2010年
6 徐莉;“悲壮”声中说辛弃疾[N];文艺报;2010年
7 梅李;词人作词史[N];光明日报;2006年
8 向敬之;明清小说分析新视角[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王兆鹏 刘学;宋词作品量的统计分析[N];光明日报;2001年
10 ;社会变迁与知识分子:以宋代文人为例[N];解放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