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相轻”
【摘要】:正李杜相轻之说由来久远。详考李杜交往的具体史实及其相关诗歌,足证相轻之说为非。李、杜二人在天宝三载(744)三月在洛阳认识,便一见如故。用杜甫的诗说:“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倾。”(《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他受了李白的影响,也就从事寻仙访道,约作梁宋之游。此即《赠李白》诗所谓“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杜对李的倾心,于此可见。是年八月,正值高适游梁宋。于是他们三人相偕游览当地名胜古迹,并往孟诸打猎,纵情畅聚。后
|
|
|
|
1 |
单芳;;李杜“相轻”[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
2 |
徐叶翎;;读李札记[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
3 |
刘友竹;;李白与李邕关系考[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
4 |
谭文兴;;从薛涛的《西岩》诗看李白是否游览过万县[A];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集)[C];1997年 |
5 |
李子龙;;关于李白之死和墓及其后人的几个问题[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
6 |
安旗;;李白东鲁寓家地考[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
7 |
朱易安;;李白接受史中的文本阅读和替代阅读[A];中国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
8 |
袁行霈;;李白的宇宙境界[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上)——中国李白学会第二届年会纪事[C];1989年 |
9 |
杨海波;;论李白的伦理观[A];中国李白研究(1994年集)[C];1994年 |
10 |
陶新民;;李白的干谒与行卷之关系[A];中国李白研究(1995-1996年集)[C];199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