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膜原子尺度摩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摘要】:使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金(111)面自组装膜的摩擦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摩擦力对应于表面的公度几何结构和分子的不连续运动而周期变化。膜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膜间作用和膜-基体作用的竞争,使膜分子在剪切下以复杂有序的粘滑和跳跃的方式运动,扩展了一般Tomlinson模型所描述的“拉扯”机理。观察到摩擦力对法向载荷的线性关系,对滑动速度近似于对数的依赖关系等。摩擦力的速度依赖性同原子尺度上的粘滑以及摩擦耗散过程直接相关。在给定切向推力的模拟中观察到自组装膜的静摩擦现象。
|
|
|
|
1 |
李扬眉,陈志春,吕德水,林贤福;辣根过氧化物酶自组装多层膜结构形貌与活性的研究[J];功能高分子学报;2003年01期 |
2 |
邢媛媛;焦体峰;周靖欣;周娟;李旭辉;;自组装膜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电镀与精饰;2011年03期 |
3 |
邓慧宇;徐又一;朱宝库;魏秀珍;;聚电解质层层自组装制备PV、NF膜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07年08期 |
4 |
张宇军;董光能;毛军红;曾群锋;谢友柏;;类金刚石膜形态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
5 |
张宇军;董光能;毛军红;谢友柏;;含氢类金刚石膜沉积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科学通报;2007年23期 |
6 |
唐黎明,邱藤,由虎,方宇,庹新林,刘德山;超支化聚负离子/超支化聚正离子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反应[J];高分子学报;2005年04期 |
7 |
马天宝;胡元中;王慧;;超薄类金刚石膜生长和结构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
8 |
叶滨;杜祖亮;张平余;;稀土钐自组装润滑薄膜的摩擦特性研究[J];科技传播;2010年06期 |
9 |
杨永珍;刘伟峰;韩艳星;刘旭光;许并社;;功能化碳微球构建自组装膜[J];化工学报;2011年04期 |
10 |
兰惠清,张嗣伟,王德国;探针作用下自组装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自然科学进展;2002年06期 |
11 |
唐鑫,张超,张庆瑜;Cu(111)三维表面岛对表面原子扩散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12期 |
12 |
宣理静;钱锦文;陈幼芳;张鹏;;层层自组装聚电解质多层膜的制备及在膜分离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06年Z2期 |
13 |
胡晓莉;;无碳膜磁头表面氟代硅烷自组装膜制备和摩擦学性能[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14 |
徐磊杰;林维红;孙维林;沈之荃;;含双噻唑自组装膜的制备及磁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8年01期 |
15 |
黄跃飞;张俊杰;周军晖;;单晶铜薄膜纳米压痕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机械工程材料;2008年04期 |
16 |
刘辉;孙向英;杨燕花;周建干;;荧光性CdTe量子点自组装膜的合成及对Cu~(2+)的界面传感[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7 |
康英永;吕守芹;霍波;龙勉;;利用力致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构建剪切流场[J];医用生物力学;2009年S1期 |
18 |
王大放;黄柳宾;魏茂梅;王甜甜;田裕鑫;;分子动力学模拟高压静电场对碳酸钙结晶的影响[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0年01期 |
19 |
和庆娣,周兰英;薄膜成核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机械;2005年S1期 |
20 |
孔宪仁;吴国强;孙兆伟;王亚辉;杨德琛;王书廷;;单晶碳和锗薄膜热导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