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机构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考试方法等几个方面,简述了古代官方针灸教育的发展概况,希望籍此为现代针灸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
|
|
|
1 |
陈烈彰;;随笔[J];中医杂志;1955年02期 |
2 |
肖相高;针刺方向初探[J];陕西中医;1989年03期 |
3 |
刘立公,顾杰,王正明;郁证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年05期 |
4 |
陈建杉;梁繁荣;和中浚;江泳;;中国古代针灸推拿的代表器具[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
5 |
翟伟;任秋兰;郭义;;古代针灸标准探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07期 |
6 |
王正明,刘立公,洪海国;古代针灸治疗泄痢证的规律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3年08期 |
7 |
刘立公,顾杰,杨韵华;失眠的古代针灸治疗特点分析[J];国医论坛;2004年06期 |
8 |
张彦;;磁匙针[J];医疗装备;1988年04期 |
9 |
郭尧杰;面瘫的古代针灸疗法特点分析[J];中医文献杂志;1999年02期 |
10 |
符文彬;古代针灸调肝治病概要[J];中医文献杂志;1999年02期 |
11 |
宗瑞麟;刘思明;吴刚;蒋云鹏;;针灸治冶风湿性关节炎病例报告[J];江西中医药;1955年01期 |
12 |
王雪苔;朱琏;;针灸讲座(二)[J];中国医刊;1954年11期 |
13 |
冯起国,裴景春,郑利岩;古代针灸临证处方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8年09期 |
14 |
梁保义;郑桂英;;古代针灸流派述评[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
15 |
刘立公!200030,顾杰!200030;癫痫证的古代针灸特点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
16 |
郭尧杰,顾杰,刘立公;面瘫的古代针灸疗法特点分析[J];中国针灸;1999年04期 |
17 |
聪慧;;璀璨夺目的国宝——宋天圣铜人[J];中国科技史杂志;1985年01期 |
18 |
裴景春,冯起国,郑利岩,肖凯;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1期 |
19 |
裴景春,冯起国,郑利岩;明清时期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1年03期 |
20 |
毛爱民;古代针灸治疗失眠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