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干流行洪区行洪效果研究
【摘要】:淮河干流河道主槽断面窄小,需要沿淮行、蓄洪区辅助干流河道行洪。本文通过对淮干17处行洪区历年运用情况统计分析,并结合淮干正阳关至淮南段河工模型,对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四个典型行洪区的口门宽度、高程、开口位置等影响行洪效果的主要参数进行系统地分析研究。淮干行洪区普遍存在着开口或炸口宽度不够,影响行洪区的行洪效果,增加口门宽度,可以提高行洪区的进洪流量;部分行洪口门位置不当从而影响行洪区的进流,导致行洪效果差;四个典型行洪区不同的口门高程试验比较表明,降低口门高程没有增加口门宽度的行洪效果明显。因此,保证行洪区行洪效果的主要措施是:在规定的水位条件下,按规定的口门宽度和高程开启口门。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