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吕为惠昌年钱国梁  
【摘要】:为研究两相射流,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新建了相关的实验设备。实验表明速度与空隙率在气射流- 水和气射流-气径向剖面上具有自模拟特性。基于射流湍流边界层基本方程的理论工作揭示了速度和空隙率沿射流轴线的分布规律,并已为实验所证实,同时推荐了一些可能应用于工程问题的射流速度和空隙率的半经验公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强伟;黄志尧;王保良;李海青;;基于ECT和蚂蚁算法的油气两相流空隙率在线测量[J];化工学报;2007年01期
2 彭珍瑞;张慧;祁文哲;;基于ERT和WLS-SVM的气液两相流空隙率测量[J];测控技术;2008年08期
3 包日东;毕文军;唐黎明;;含气成品油管流中的声传播特性[J];沈阳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刘宣烈,刘钧,姚仲达,安刚;空中掺气水舌运动轨迹及射距[J];天津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5 张作义,高祖瑛,王大中;两相流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的一个显式判据[J];科学通报;1990年02期
6 章本照,沈新荣,方建农;矩形截面弯管内气固两相流及对管壁磨损的数值分析[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5年04期
7 姚文达,王贺岑,宋俊贤,苏维荣,刘永刚,俞斌根;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的应用[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5年01期
8 安琦,周银生;一种新型气油两相流的流变模型[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1996年01期
9 周屈兰,宋洪鹏,惠世恩,徐通模;液幕状气液两相流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2004年05期
10 王鑫;郭烈锦;张西民;郭富德;;水平管道段塞流液塞速度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6年01期
11 胥凯;卢文强;;气液两相系统非平衡相变过程的定压比热研究[J];科学通报;2007年08期
12 何泳成;王化祥;张立峰;崔自强;;基于截面含气率的气/液两相流相关速度测量[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10期
13 费瑞乾,王宜义,程乃晋;含尘离心风机中边界层对叶轮侵蚀的影响[J];应用力学学报;1991年01期
14 朱营康,费瑞乾;气固两相流风机的三元计算与二元计算的比较[J];应用力学学报;1997年03期
15 袁青飞,陶涛,童祯恭;颗粒沉淀过程可视化模拟研究进展[J];城市公用事业;2004年06期
16 王树立,赵会军;弯管中的气液两相流水击现象[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7 夏国栋,赵庆国,程伟良,马重芳,麦维斯;表面活性剂添加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含液率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18 王锦山;;煤层气储层两相流渗透率试验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9 蔡豫;吴茜;周玉萍;温源;王建辉;;太阳能干燥在盐业方面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7期
20 刘夷平;张华;王经;;水平气-液两相流伪段塞流和段塞流的识别及其理论预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为;惠昌年;钱国梁;;水介质中欠膨胀音速空气射流的流场结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1999年
2 李强伟;;基于改进分相流模型的两相流流量测量[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3)[C];2008年
3 周平;吴承伟;;多孔电极中的气水两相微观渗流[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孙永进;姜常珍;徐立军;;电阻层析成像(ERT)两相流检测激励源对比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5 林建忠;;柱状粒子两相流研究概述[A];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3年
6 梁俊杰;庄嵘;;论两相流分流器性能评价体系[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徐琳;刘楚芸;陈国栋;岳婷;;绝热毛细管两相流特性与实验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白建华;刘福泉;;多普勒超声波流量计在宣钢红泥测量中的应用[A];河北冶金学会炼铁技术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周华;孙为民;;CFD技术在油气分离器改型设计中的应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静一;马哲一;;人工骨内部结构设计及流场状态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雷;电容层析成像系统的研制及其在两相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王微微;气液两相流参数检测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冀海峰;小波分析技术在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张惠良;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及其在粉料喂料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马银亮;高浓度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孙涛;基于数据融合技术的两相流流型辨识与流量测量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钟兴福;混沌动力学方法在石油两相管流参数检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8 曲波;水电站泄洪雾化深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施丽莲;基于数字图像识别技术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检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曹惠玲;电气设备相变降温的应用基础研究[D];天津大学;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海利;基于电容层析成像技术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检测[D];浙江大学;2006年
2 聂文平;涡轮式超细分级机分级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王宏亮;轴流式油气混输泵单个压缩级叶轮流场CFD模拟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4 丁德智;新型油水分离装置的研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5 王俊;电导式纵向多极阵列油/水两相流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曹勇;绝热毛细管两相流特性与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吴琳;液—固流化床换热器分布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8 邵晓寅;电容层析成像技术在气液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9 葛李;信息处理技术在气固两相流检测中的应用[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10 李宇;基于差压信号的管道内气固两相流混沌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华;治理过度包装要遵循“3R”原则[N];中国包装报;2009年
2 李慕;如何改变过度包装[N];中国包装报;2010年
3 卢素仙;酒类包装空隙率不得超过55%[N];科技日报;2008年
4 翟京华;《食品包装规范》征求社会意见[N];消费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蓝芳;“华衣”食品何时能真正换上“素装”?[N];闽西日报;2010年
6 于川;4月起限制食品商品过度“穿衣”[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7 莫言 赵金忠 卢鹏;山东烟台立新标过度包装受限制[N];中国质量报;2010年
8 王艳坤;国家出台商品包装新标准[N];陕西科技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雷克鸿;拒绝过度包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N];中国食品报;2009年
10 彭燮;把握好这个“度”[N];中国质量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