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文亦芾赵俊权  
【摘要】:南方红壤呈酸性,固磷能力强,磷和矿质元素普遍缺乏,因而牧草高产优质栽培中常需要重施磷肥。通过对红壤地区土壤的重要特性、红壤区牧草生产的磷肥施用、红壤区磷肥施用存在问题综合分析,探讨提高红壤区人工草地磷肥有效性的措施,认为在人工草地磷肥的合理施用可以通过施用时间和方法及与其他肥料的配合施用来解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比德;;畜牧业经济区建立旱作人工草地的实施及技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2 徐任翔;;绿肥在建立人工草地中应用的研究[J];草业科学;1987年05期
3 王比德;;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建立旱作人工草地的实施及技术[J];内蒙古草业;1988年01期
4 傅林谦,余亚军;黑麦草─白三叶放牧地第一性生产力研究[J];中国草地;1995年02期
5 刘正书,舒健虹,卢敏,罗绍薇;独山地区人工草地钾素供应状况及肥效研究[J];耕作与栽培;1998年05期
6 石风善;;佳木斯地区紫花苜蓿播种量试验初报[J];草原与草坪;2007年06期
7 陈安仁;;黄土高原人工草地的建立必须走旱作道路[J];山西农业科学;1983年04期
8 万淑贞;周传庚;;人工草地及种子基地的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84年03期
9 乔海明;张顺玲;;坝上疏林带建植人工草地[J];中国草食动物;1991年04期
10 程康;房仓耘;陈连喜;姚正坤;魏铭;王钦;王愧三;;沿海滩涂人工草地生产技术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1992年05期
11 郭孝;Fe、Zn、B、Mo四种微肥在人工草地中应用的探讨[J];中国草食动物;2004年04期
12 吴阿迪;王志远;;人工草地飞机施肥初报[J];草业科学;1988年03期
13 姚树清 ,刘明贵;鄂中低山丘陵人工草地退化原因及其技术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14 詹爱民;刘斌;于徐根;李振忠;;低丘红壤建植人工草地牧草品种的探讨[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1991年03期
15 李振忠;刘斌;于徐根;詹爱民;;利用牧草特性在红壤岗地建人工草地[J];四川草原;1993年01期
16 何华玄,易克贤,黄慧德,刘国道;湿热带人工草地建植技术开发研究——全垦法、免耕法对比及草种组合筛选[J];热带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17 杨润德;牧草收获和加工概述[J];中国供销商情.乳业导刊;2004年07期
18 ;牧草田间管理和合理利用[J];湖北畜牧兽医;2008年05期
19 ;野生牧草的驯化选育[J];甘肃畜牧兽医;1976年03期
20 王玉林;;优良牧草——羊草[J];养殖技术顾问;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亦芾;赵俊权;;红壤区人工草地磷肥施用的若干问题探讨[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2 赵清;李凯辉;严成;鲁春芳;;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种植紫花苜蓿试验示范及相关性分析初探[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3 侯众;;人工草地的集约化管理[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4 郭孝;;Fe、Zn、B、Mo四种微肥在人工草地中应用的探讨[A];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03~2004)[C];2004年
5 徐丽君;杨桂霞;辛晓平;;苜蓿人工草地土壤呼吸特性及其影响因子分析[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常根柱;;中国西北干旱草地生态区及耐旱牧草生态型生态耦合研究[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张卫东;孙小平;冯立涛;崔国盈;王欣庆;;红豆草人工草场高产栽培技术研究[A];2006中国草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郭正刚;包爱科;刘慧霞;;紫花苜蓿人工草地水肥管理研究进展[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施建军;马玉寿;董全民;王彦龙;杨世海;文金花;;“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植被施肥试验研究(Ⅰ)[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施建军;马玉寿;董全民;王彦龙;;刈割对“黑土型"退化草地混播人工植被生物量的影响初报[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魏永胜;黄土丘陵区基于水分平衡的人工草地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周青平;高寒地区一年生禾豆饲草混播群落内部组分及调控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3 徐丽君;华北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健康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刘全吉;冬小麦、油菜对砷污染反应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赵俊权;18种引进优良牧草混播草地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张健;三峡库区牧草种植区划及适生牧草栽培利用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王建光;农牧交错区苜蓿—禾草混播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勇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草人工草地产量及其品质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付鹖;践踏对白三叶生长及构型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3 文金花;三江源区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植物量动态及抗寒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4 蔡志风;黄土区苜蓿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多样性及其稳定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陈兵;黄土高原人工草地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仁平;绿洲区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种群特征和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7年
7 廖伟彪;刈割高度对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06年
8 王国强;典型红壤地区不同水肥组合下稻田氮素平衡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曹仲华;西藏农区箭筈豌豆与一年生禾草混种效应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10 孟志伟;安徽江淮地区不同牧草适应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博;牧草饲料作物的作用[N];陕西科技报;2006年
2 山西省老促会科技信息委员会 陈伯华;科学种植牧草 建设人工草地[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7年
3 王博;牧草和饲料作物的作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4 ;如何选择人工草地材料[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5 陈亮;提高磷肥施用效果良法[N];山西科技报;2005年
6 蔡文江;如何提高磷肥施用效果[N];农民日报;2003年
7 慕草;牧草种植种类和品种的选择[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5年
8 记者 牛金辉;“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栽培技术[N];新疆科技报(汉);2005年
9 记者 张丽 整理;冰草的种植技术[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10 潘全山;一年生黑麦草[N];农民日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