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岳树源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提高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6例,男24例,女72例,平均年龄60.9岁(36~78岁)。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患者取垂肩侧俯卧位,耳后切口长4cm,骨窗直径2cm,硬膜 K 字形切开。打开小脑脑桥池吸出部分脑脊液,使小脑塌陷,小脑外侧形成的空间即能达到手术操作所需要的空间。先剪开小脑与第7,8对脑神经间的蛛网膜,分离小脑与第7,8对脑神经间的黏连带,这样可避免或减轻因牵拉对第7,8对脑神经及内听动脉的损伤。随后向上分离岩静脉,岩静脉位于三叉神经背侧,通常有2根属支比较恒定地起自小脑半球和脑桥腹侧面,手术中无需切断岩静脉,但牵开小脑时须轻柔,以免岩静脉自汇入岩上窦的部位被拉断, 该部位的严重出血是影响手术继续进行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亦是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常见原因。我们依靠小脑自然下垂形成的空间,用神经剥离子或吸引器头辅助显露,这样操作比较灵活又可控制牵拉的力量;手术中不用蛇形脑压板,否则易因其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影响手术操作,并可能造成脑的过度牵拉。借助显微镜和内窥镜仔细探查三叉神经全程,因为有可能不是一处受压,尤其是对于仅发现一根静脉压迫者,更应进一步探明是否同时有压迫三叉神经的动脉血管。在分开压迫血管的同时须剪开黏连的蛛网膜和纤维黏连带,使三叉神经充分松解,血管与神经间填入 Teflon。填入 Teflon 隔开血管时需借助周围其他血管作为支撑,甚至可借助其他血管的阻隔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重新定位;还可采用组织胶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黏附至岩骨或天幕,后两种情况则无需填入 Teflon。通常三叉神经裂孔端较三叉神经脑干端显露困难,应借助内窥镜并向脑干端轻轻地牵拉三叉神经,有助于该端神经的显露和松解。止血后缝合硬脑膜修补颅骨缺损,肌肉分层缝合。73例平均随访3个月-6年(平均31个月),采用 Giovanni Broggi 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压迫三叉神经最常见的血管是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包括小脑上动脉(81例)、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6例)、小脑前下动脉(5例)、小脑上动脉及岩静脉(1例)、小脑上动脉及大脑后动脉(1例)、基底动脉(1例)、无名血管(1)。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的动脉血管襻多位于脑干端,而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的静脉及蛛网膜黏连多邻近 Meckel 腔。术后效果优者94例(97.9%),效果良者2例。术后不同程度眩晕31例,出现单纯疱疹者29例,伤口发生炎性反应者2例,术后新增面部麻木病例7例。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病例,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手术安全、微创、有效,应作为三叉神经痛首选的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效果的措施:(1)探查三叉神经颅内段全程,使其完全松解。(2)使血管襻尽量远离三叉神经,减少血管襻与三叉神经接触的机会。(3)避免三叉神经与血管襻之间填入可吸收物质,Teflon 和 Ivalon 是较理想的材料。(4)应用神经内窥镜辅助手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妍;郑鲁;楚燕飞;李会丹;李巍;;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前后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1年07期
2 吕学明;袁绍纪;张荣伟;刘子生;孙希炎;卢培刚;陈援朝;吕福林;郑鲁;谭林琼;高进喜;;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技术要点分析(附1537例临床报道)[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03期
3 代乾;;蜂针与二乌贴敷治疗三叉神经痛[J];中国蜂业;2011年05期
4 李英霞;;经常头痛是怎么回事[J];求医问药;2011年06期
5 尤超;陈克敏;柴维敏;;三叉神经痛的MR成像[J];放射学实践;2011年08期
6 韦廷求;韦树德;莫建华;蒙智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9例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1年08期
7 李泽建;窦蕊;;浅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辨证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4期
8 贺诗峰;;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27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9期
9 陶高见;林建;;试验性经眶入路上颌神经阻滞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1年06期
10 陆和新;罗采取;;三叉神经痛误诊为慢性牙髓炎三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S1期
11 赵中甫;王冠军;郑鲁;楚燕飞;姚智强;常书锋;刘华;方丹东;李雅斌;刘妍;刘博;刘志兴;张宗昆;;误诊为原发典型三叉神经痛的桥小脑角胆脂瘤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1年07期
12 邹冬梅;;三叉神经痛减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中国校医;2011年06期
13 杨立;;电针配合激光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1年07期
14 石先响;;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33例[J];光明中医;2011年09期
15 洪光远;;针刺治疗三叉神经痛25例[J];江苏中医药;2011年08期
16 齐玉珍;蒋波;;CT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年06期
17 覃家德;黄玮;余永佳;廖振南;张济源;;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血管压迫术前MRI表现与手术所见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4期
18 朱小志;;凉膈散加减治疗三叉神经痛50例[J];光明中医;2011年10期
19 唐新华;尚花娣;黄俊红;;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年18期
20 朱玲;;链霉素穴位封闭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维东;王孝文;;岩静脉及其与三叉神经关系的应用解剖[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岳树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探讨[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亓旭晨;王义荣;陈毅力;杨树旭;孙伟军;牛焕江;李新伟;方兵;钱聪;马力;;岩静脉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保护及临床意义[A];2011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卫华;陈书达;王天华;楼林;雷兵;徐建林;金晓;;不典型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策略[A];2005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巴边;;浅谈针灸与藏药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丁辉有;罗苹;曹志德;李有辉;叶月利;;CT引导射频热凝术治疗双侧三叉神经痛14例疗效析[A];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黄进;;抑肝散为主治疗三叉神经痛[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8 谢道奋;郭建荣;;奥卡西平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进展[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宣丽华;;腹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体会[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钟兴明;;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A];2008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道枢;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神经元的机能学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2 成磊;岩静脉离断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岩静脉离断对兔脑组织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0年
3 奚健;岩静脉保护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临床意义[D];中南大学;2012年
4 王磊;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神经导航下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D];山东大学;2005年
5 李崖雪;电针下关穴、地仓穴治疗大鼠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黄晓媛;针刺头穴治疗大鼠三叉神经痛样反应模型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7 谷涛;偏头痛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及脑血流灌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孟庆丽;神经导航系统下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解剖及临床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朱蔚林;桥小脑角区病变及其相关膜性结构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10 李昌熙;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及对培养半月神经节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伦;岩静脉的解剖观察和临床意义[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2 焦迎斌;桥脑小脑角区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D];青岛大学;2008年
3 杨鸿雅;三叉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2年
4 石宇远;链霉素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许维刚;三叉神经痛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分析与探讨[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6 杨洪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杨利霞;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的MRI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8 华实;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预后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9 李崴;三叉神经痛患者痛支中hNav1.8 mRNA的表达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10 覃家德;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血管压迫术前MRI表现与手术所见对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修国华;三叉神经痛治疗新法问世[N];经济参考报;2002年
2 蒲相;治三叉神经痛方[N];民族医药报;2003年
3 首都医科大学 王保国 (教授);三叉神经痛困扰中老年朋友[N];家庭医生报;2009年
4 海军总医院全军神经外科中心 田增民 胡勇 孙君昭;三叉神经痛的鉴别与治疗[N];健康报;2009年
5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 金能革;三叉神经痛因“火”而起[N];健康时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熊昌彪;“牙痛”难愈可能是“三叉神经痛”[N];中国医药报;2009年
7 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 蔡晓刚;10法治疗三叉神经痛[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严臻泉;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N];河北科技报;2010年
9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王海芳;三叉神经痛易误诊[N];健康时报;2010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赵晴晴;植入芯片治三叉神经痛[N];健康时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