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张远征程东源马晓东朱儒远潘隆盛周涛周定标  
【摘要】:目的介绍几种颈椎内固定方法。方法(1)椎板减压十跨椎板固定。后方入路,剥离颈椎脊旁肌肉,显露跨手术节段上下各两个节段的椎板。咬除需减压节段的椎板后,在上、下正常椎板处用小磨钻在两人侧打磨适形,安装ISOIA固定卡扣(或CD horizon抱钩)。再将两根钛棒弯成适当弧度,插入抱钩孔内,用螺丝锁紧。可防止脊柱的前、后突。如果减压节段高于颈2,需使用枕颈固定的钛棒,将钛棒的上端用钛螺丝固定在枕骨上。此术式主要用于伴有椎体滑脱不稳的颈椎病病例。(2)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后方入路,剥离颈椎脊旁肌肉,显露手术节段的椎板。在两侧的椎弓根上用AXIS专用手术器械钻孔,钻孔方向:矢状面向头侧45度,水平面向外侧25度,深度约2.5mm。再用丝锥攻丝,用AXIS固定系统将矫形合适的钛钢板用螺丝固定在两侧的椎弓根上。钛钢板的长度应跨手术节段,可防止椎体间滑脱错位。然后再行椎板减压术。此术式适用于椎管狭窄、多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或伴有椎体滑脱不稳的颈椎病病例。(3)椎间盘切除+钛螺纹柱固定。颈前入路,经颈内动脉鞘-氯食管间隙到达椎体前缘。术中C-形臂X光机定位后,用专用器械将退化的椎间盘去除,碎骨末或骨泰颗粒填徼椎间螺纹融合器内,然后在椎间隙内旋入螺纹融合器。螺纹融合器的型号有数种,可根据术中情况选择。此后术方法简单,可在内窥镜辅助下行微创手术。此术式主要用于1、2个节段病变的病例。(4)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钛板固定。颈前入路,经颈内动脉鞘-气食管间隙到达椎体前缘。病变节段的椎体次全切后,取自体髂骨或人造骨修整成骨条, 植入椎体的骨槽内,用“Z”形或“工”形钛钢板固定。固定螺丝应确实旋进椎体内,防止植骨体的滑脱并起到临时支撑作用。此术式主要用于2、3个节段病变的病例。(5)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钛笼钛板复合固事实上。颈前入路,经颈内动脉鞘-气食管间隙到达椎体前缘。病变椎体次全切后,裁取适当长度的钛笼,将切下的椎体碎骨末或颗粒状骨泰填入钛笼内,植入在骨槽中,椎体前缘再用“Z”形或“工”形钛板固定。适用于多节段,椎体磨除较多的情况。优点是无需再从身体其他部位裁取自体骨移植。(6)人造椎间盘。Bryan颈椎间盘假体是一种有不同尺寸的鼓形圆柱体,上下两个鼓面是钛金属的壳,中间是聚氨基甲酸乙酯的髓核。上下两片的钛金属板表面是颗粒状有空隙的粗造面,以利于骨组织长入。髓核内部是一个封闭的腔,腔内注入生理盐水起润滑剂作用。术前将头颈部固定,C-形臂X光机定位,测量椎间隙高度、椎体深度、宽度和角度后,安装操作台架。颈前皮肤切开3cm,牵开器牵开颈内动脉鞘-气食管间隙,到达椎体前缘。术中切除退化的椎间盘及增生的骨刺后,用专用手术器械将上下两个锥体关节面打磨成型,植入相应大小的人造椎间盘。人造椎间盘是脊柱非融合性产品,它即加强了脊椎的稳定,同时又不影响脊柱的活动,还有缓冲、减震功能,更符合生理要求。适用于椎间盘脱出、椎间隙塌陷、无后纵韧带骨化的病例。(7)微创手术。包括椎间盘镜、导航系统。采用椎间盘镜系统可从前入路、后入路、侧方入路进行颈椎病的手术, 创伤轻微。术中将病人头颈部固定好,C-形臂X-线机定位,用专用支架将椎间盘镜、手术通道架固定。通过1公分的皮肤切口进入预定病变节段,在椎间盘镜的监视下,进行手术操作。结果各种内固定术用于颈椎病的治疗56例,近期效果均满意。结论内固定术可增强脊柱的稳定性,但限制了颈椎的活动。内固定材料是钛金属制品,无磁性,不影响术后核磁的复查,但价格昂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孟丽萍;;运动食疗护颈椎[J];中国校医;2011年10期
2 宋一同,刘士佩;耳穴“颈椎区”形态变化与颈椎病(附34例颈椎病人与21例正常人对比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3 梁永汉;颈椎病防治操治疗作用的探讨[J];按摩与导引;1985年02期
4 张涌;马壮;杨碑龙;;颈椎病98例心电图分析[J];贵州医药;1985年05期
5 冯其林;;我国对颈椎病研究和治疗进入一个新的阶段[J];上海医学;1986年12期
6 邓振明;;试谈颈椎病的中医药治疗[J];吉林中医药;1986年06期
7 王惠;;颈椎病的中医治疗——附91例疗效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1987年02期
8 张效良,赵定麟;对100例拟诊颈椎病者CT扫描的研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8年04期
9 旷时恩;;手法治疗颈椎病110例临床总结[J];江苏中医药;1988年08期
10 张大同;;骨赘与颈椎病关系的探讨(附186例分析)[J];贵州医药;1989年01期
11 孙绍良;;诊断颈椎病的几点意见[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12 旷时恩;;按摩治疗颈椎病110例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1989年01期
13 王天保;沈治东;许恩园;赵根兴;;颈椎保健药枕治疗颈椎病148例疗效分析[J];中医正骨;1989年02期
14 臧广义;;按摩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附78例报告)[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15 邹培;;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04期
16 李荣;麻爱莲;;国内颈椎病的中医治疗及展望[J];中医药信息;1991年04期
17 胡仁典,尹彩芳;老年人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为颈椎病3例分析[J];山东医药;1992年10期
18 李建;自拟芎芍辛钩汤治疗颈椎病58例[J];江苏中医药;1992年01期
19 郎江南;;60例老年人颈椎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治[J];江西医药;1992年04期
20 高楚荣;颈椎病和周围神经损伤的电生理鉴别诊断[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诗忠;陈水金;蔡树河;李长辉;仲卫红;;颈椎康复单元——基于中医整体观的颈椎病临床防治方案[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龙南辉;;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98例[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龙南辉;;针刺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98例[A];中国针灸学会第五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4 周爱明;;综合治疗颈椎病68例疗效观察[A];第十九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二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吴恙;;高龄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A];2008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熊茂林;尹久;;从肩胛带肌着眼对颈椎病肩周炎诊治的再认识[A];第十二次全国推拿学术年会暨推拿手法调治亚健康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学习班论文集[C];2011年
7 朱其彬;勾萍;;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A];2011年全国第三届微创针刀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白及;;颈椎病病因新说——胸背损伤——韦以宗提出扩胸运动预防颈椎病[A];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成立大会文集[C];2004年
9 陈惠德;;颈椎病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吴鑫亨;;按摩手法治疗238例颈椎病体会[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鼎文;针刀松解法对颈椎病兔颈后肌纤维化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粟胜勇;颈椎病颈痛与失眠相关性及针灸干预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张淳;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观察及大鼠颈髓慢性压迫的实验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4 李淑荣;浅刺针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宋沛松;Caspase-3、IL-1 β及c-fos在颈椎病模型大鼠颈脊髓和胃的表达及意义[D];汕头大学;2005年
6 黄云台;椎动脉型颈椎病量表的建立与临床观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秦杰;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梁秋发;颈椎病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9 刘林;颈椎病的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PLDD)治疗[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10 凃富筹;健身气功·易筋经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干预和机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提金;颈椎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手术的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2 简煜恩;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曾力行;颈椎椎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颈椎病的解剖及临床研究[D];南华大学;2005年
4 孙希化;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刘奎;有限旋转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关骨性解剖学结构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7年
6 赵利涛;颈椎牵引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赵长清;细胞凋亡、细胞增殖与人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5年
8 叶兵;侧卧位定点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9 鲁尧;旋转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椎体失稳影响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陈平;中老年颈椎曲度与颈椎病发病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亚伟;颈椎病怎样治疗好[N];健康时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罗辉;眩晕是颈椎病引起的吗?[N];健康时报;2003年
3 李尚;颈椎病的运动疗法[N];中国体育报;2008年
4 李医师;预防颈椎病[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陈东;颈椎病自我保健法[N];中国老年报;2001年
6 ;颈椎病防治[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7 张峥嵘;中药贴穴治颈椎病[N];中国信息报;2002年
8 盘和林 张小玲;颈椎病防治五大误区[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项东海;导致颈椎病的因素有哪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10 武警总医院脊柱动力平衡科主任 杨传铎程莹整理;动力平衡系统可改善颈椎病[N];健康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