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陶宏杰杨海涛张鹰子杨多贵李林赵忠贤  
【摘要】:利用 AFM 对在(100)和与(100)有6°切偏角的 SrTiO_3基片上用射频溅射方法制备的高温超导 Bi_2Sr_(1.6)La_(0.4)CuO_(6+δ)(Bi2201)薄膜的生长模式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对应以上两类不同切割的基片,实验观察到两种不同的薄膜生长模式。对切偏角小于0.4°的(100)SrTiO_3基片,本征的生长模式是梯田岛模式(Volmer-Weber 模式),每层的厚度为 c/2(1.25nm);在切偏角为6°的衬底上沉积的 Bi2201薄膜则以台阶流模式(Step-flow mode)生长。Bi 系高温超导体的本征的二维特性决定了薄膜的生长模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易生;;新的高温超导体家族[J];世界科学;1989年11期
2 朱雄;高温超导体的现在和未来[J];世界科学;1996年05期
3 罗会仟;;超导体的“面子”[J];现代物理知识;2009年04期
4 郭桐兴;崔立凯;;前途无量的超导应用——赵忠贤院士访谈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12期
5 秦蓁;秦克诚;;封面说明[J];大学物理;2011年02期
6 D.Goodstein;陈壮叔;;高温超导似乎不超[J];世界科学;1990年09期
7 韩翠英,方芳,解思深;Gd_(1-x)Ca_xBa_2Cu_3O_(7-y)高温超导体压力效应的研究[J];物理学报;1994年10期
8 曾文光,林长净;铟、碲对铋基高温超导体的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9 郭和平,方洪渊,马强,钱乙余;微机自控高温超导体临界温度测试装置研究[J];低温与超导;1998年01期
10 张莉,张威;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研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1 郭树权;;超导的研究及应用[J];大自然探索;1987年03期
12 何振辉,杜仲廉,陆勇,黎启业,张进修;(CuTe)O_3对YBa_2Cu_3O_y织构生长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13 唐政;李世清;王少阶;;高温超导体临界电流密度的辐照增强效应[J];原子核物理评论;1993年02期
14 席峦,孙云峰,郭建栋,熊光成;高温超导体霍尔效应和温度关系的动态测量[J];低温物理学报;2002年01期
15 尹志国;李连贵;;高温超导体的开发及其在发电设备上的应用[J];电气技术;2005年09期
16 梁芳营;刘洪;李英骏;;高温超导的压力效应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07期
17 金明剑;杜晓纪;李晓航;;高温超导体电磁响应特性的有限元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8年S4期
18 Robert Pool;王彦广;;无铜超导性[J];世界科学;1989年12期
19 朱维和;;超导体具有超结构[J];大自然探索;1990年04期
20 曾朝阳,余正,史可信,丁世英,姚希贤;高温超导体的磁滞特征及其与Jc的关系[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陶宏杰;杨海涛;张鹰子;杨多贵;李林;赵忠贤;;高温超导Bi_2Sr_(1.6)La_(0.6)CuO_6外延薄膜生长模式的AFM研究[A];第五届全国STM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谢刚;陶宏杰;赵忠贤;;高温超导体Bi_2Sr_2CaCu_2O_(8+δ)单晶解理面的AFM研究[A];第五届全国STM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张兴义;周又和;;基于涡结构的广义悬浮力计算模型[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周廉;;超导材料研究与发展的展望及对策[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郭汉生;周美玲;史佳新;;为YBCO超导带材的研究和应用开发新的织构基带[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许祝安;;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进展[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静琴;高温超导体和低维导体的输运性质[D];浙江大学;2006年
2 刘荣华;铁基高温超导体的相图和同位素效应及其相关层状化合物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曾军;高温超导体断裂及磁致伸缩特性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金灏;高温超导体中的磁弛豫和E-j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5 Abbas A.Essa(阿巴斯);高温超导体非平衡响应[D];上海大学;2001年
6 马光同;高温超导磁悬浮三维理论模型及其数值计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艾扎泽;123相高温超导体的Nernst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赵新杰;高温超导体辐照效应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1999年
9 赵宏伟;基于Bogoliubov-de Gennes理论的高温超导涡旋态相变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张华荣;新型MgB_2系列超导体的超导电性与微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志儒;高温超导体中环形电流相的量子蒙特卡罗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邹平;Bi-2223高温超导体混合态相关物理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马一克;高温超导体中的条纹相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江河;深冷条件下高温超导体磁悬浮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钱廷欣;高临界温度氧化物超导体制备与性能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黄德馨;Y系高温超导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7 葛超;Bi-Sr-Ca-Cu-O高温超导体系相关系及薄膜热稳定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赵志刚;高温超导体磁通格子的熔化相变和噪声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9 王宏;电子型高温超导体超流响应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10 蒋成颍;电子型高温超导体Nd_(1.85-x)R_xCe_(0.15)CuO_(4±δ)(R=Gd and Sm)单晶的红外光谱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毛黎;晶界阻碍高温超导体内电流流动[N];科技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冬素 通讯员 周炜;浙大教授在超导研究上取得重要发现[N];浙江日报;2009年
3 刘霞;赝能隙或是高温超导体的新相位[N];科技日报;2010年
4 记者 刘金城 通讯员 杜明焕;我国超导研究又获重大突破[N];陕西日报;2001年
5 杨洁;科学家发现第3个中国牌非线性光学晶体[N];科技日报;2008年
6 郭军;奇妙的C_60[N];大众科技报;2000年
7 刘霞;美首次测出物质第六态的黏性[N];科技日报;2010年
8 张惠群;日本发现二硼化镁有超导电性[N];科技日报;2001年
9 闫佳;种出美丽晶体[N];科技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