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硅研究的新进展
【摘要】:正自1990年 Canham 发现多孔硅发射可见光的现象以来,人们对多孔硅的形成机理、发光机制和可能的技术上应用作了大量的工作。然而要使多孔硅真正走向应用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发光机理的正确认识;强度高、表面光洁、发光稳定的样品制备。本文对多孔硅样品的制备,尤其是
|
|
|
|
1 |
黄仁忠;杨文静;刘柳;陈秀艳;;氨硼烷基化学储氢材料[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2 |
吕健;杨晓辉;;金属/硅基纳米复合体系制备技术[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
3 |
余小红;刘长珍;孟大维;谢静;王君霞;;Fe掺杂片状ZnO晶体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7期 |
4 |
徐基磊;郭晓锋;林广龙;王宝;李东平;;自蔓延燃烧法制备Ba_3MgSi_2O_8:Eu~(2+),Mn~(2+)荧光粉[J];化学工程师;2011年08期 |
5 |
;[J];;年期 |
6 |
;[J];;年期 |
7 |
;[J];;年期 |
8 |
;[J];;年期 |
9 |
;[J];;年期 |
10 |
;[J];;年期 |
11 |
;[J];;年期 |
12 |
;[J];;年期 |
13 |
;[J];;年期 |
14 |
;[J];;年期 |
15 |
;[J];;年期 |
16 |
;[J];;年期 |
17 |
;[J];;年期 |
18 |
;[J];;年期 |
19 |
;[J];;年期 |
20 |
;[J];;年期 |
|
|
|
|
|
1 |
陈乾旺;李新建;朱警生;周贵恩;李晓光;张裕恒;;多孔硅研究的新进展[A];1996年中国青年学者物理学讨论会——薄膜材料与物理论文集[C];1996年 |
2 |
牛翠;汪明;薄志山;;新型稳定蓝光发射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
3 |
刘小兵;史向华;;多孔硅光致发光稳定性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4 |
李东升;杨德仁;周成瑶;阙端麟;;多孔硅/Alq光电特性[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
5 |
崔梦;胡明;雷振坤;窦雁威;田斌;;应用于微电子机械系统中多孔硅的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Ⅲ[C];2004年 |
6 |
王丹妮;李卓昕;秦秀波;王宝义;;多孔硅发光机理的正电子湮没研究[A];第十届全国正电子湮没谱学会议论文集[C];2009年 |
7 |
李宏建;彭景翠;瞿述;许雪梅;陈小华;夏辉;罗小华;;钝化多孔硅温度行为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8 |
李旦振;陈顺玉;付贤智;;多孔硅光伏特性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
9 |
郁卫飞;黄辉;聂福德;黄亨建;李海波;张胜涛;黎学明;陶长元;;纳米多孔硅复合材料爆炸反应的实验与理论研究[A];2004年全国含能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
10 |
郭成花;李怀祥;王瑞华;张华;;多孔硅复合纳米粒子的光致荧光特性[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