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 自世界科学界1986年底卷入“超导热”以来,诸如La—Ba—Cu—O、Y—Ba—Cu—O、Bi—Sr—Ca—Cu—O、Tl—Ba—Ca—Cu—O等高温超导体不断被推出,它们的组成元素不同,配比各异,但却或多或少有畸变钙钛矿这一共同的结构特征。首开这种结构超导体之门的金属氧化物当推BaPb_(1-x)BixO_3[简记作BPB(x)],在0.05x0.35范围内,其呈现超导电性,约x=0.25时,Tc达最大值约12k;x0.35,BPB则呈半导体导电征。对BPB超导电性及其它物理性质的研究始于1975年。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发现,在BPB(0.4)内掺入适当配比的镧可使之回复超导电性[本文将掺镧BaPb_(0.6)Bi_(0.4)O_3
|
|
|
|
1 |
唐伟国;磁超导体[J];大学物理;1984年10期 |
2 |
朱军;王忠明;;例谈超导体的特性及其应用——纪念超导现象发现100周年[J];物理教学探讨;2010年11期 |
3 |
张颖;陈浩乾;;超导电性及其材料的应用与进展[J];广东化工;2008年12期 |
4 |
徐载通;;戈里科夫在低温超导领域内的重大贡献[J];真空与低温;1990年04期 |
5 |
何小兵;;昂内斯和超导电性的发现[J];物理教师;2005年12期 |
6 |
曹效文,张霆宇,韩谷昌;一个邻近效应超导体及其超导电性[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8年00期 |
7 |
张其瑞;超导电性研究领域正在发生着的一场革命[J];低温与超导;1987年01期 |
8 |
杨晓翠;;超导电性的量子方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9 |
陈羽;黄新民;;电声机制能形成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_C[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
10 |
张裕恒;曹效文;;非晶和赝晶薄膜超导电性[J];低温物理学报;1979年03期 |
11 |
M.Tinkham,M.R.Beasly,D.C.Labalestier,A.F.Clark,D.F.Finnemore,陶宏杰
,杨乾声
,陈莺飞
,陈建湘;超导电性的研究现状和前景[J];物理;1986年01期 |
12 |
J·Bardeen
,周义昌;超导电性研究的进展[J];低温与超导;1981年01期 |
13 |
章立源;近代物理讲座 第七讲 超导电性[J];物理;1984年07期 |
14 |
顾君吉;周栓虎;聶圣哲;;超导电性的定量结—性能关联(QSPC)和预计——Ⅵ镧系Chevrel相化合物超导电性的QSPC[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
15 |
韩谷昌,王玉贵;热处理条件及Gd替代对Nd_(1.85)Ce_(0.15)CuO_(4-y)超导电性的影响[J];低温物理学报;1993年03期 |
16 |
胡保付;王艳文;;La_(2-x)Ba_xCuO_4超导体的PAT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
17 |
刘兵;;超导电性微观理论的发展(1935-1957)[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01期 |
18 |
罗棨光,王荣耀;元素超导电性的新判据[J];物理学报;1987年03期 |
19 |
周义昌;宫蒂;刘金明;;自旋密度波对有次近邻互作用超导体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
20 |
田明亮;Nitesh Kumar;许胜勇;王金国;James Kurtz;陈鸿渭;;体超导铟对一维锌超导纳米线超导电性的抑制效应[J];物理;2006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