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杨丽范成高李方华  
【摘要】:正 自世界科学界1986年底卷入“超导热”以来,诸如La—Ba—Cu—O、Y—Ba—Cu—O、Bi—Sr—Ca—Cu—O、Tl—Ba—Ca—Cu—O等高温超导体不断被推出,它们的组成元素不同,配比各异,但却或多或少有畸变钙钛矿这一共同的结构特征。首开这种结构超导体之门的金属氧化物当推BaPb_(1-x)BixO_3[简记作BPB(x)],在0.05x0.35范围内,其呈现超导电性,约x=0.25时,Tc达最大值约12k;x0.35,BPB则呈半导体导电征。对BPB超导电性及其它物理性质的研究始于1975年。八十年代初期,人们发现,在BPB(0.4)内掺入适当配比的镧可使之回复超导电性[本文将掺镧BaPb_(0.6)Bi_(0.4)O_3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唐伟国;磁超导体[J];大学物理;1984年10期
2 朱军;王忠明;;例谈超导体的特性及其应用——纪念超导现象发现100周年[J];物理教学探讨;2010年11期
3 张颖;陈浩乾;;超导电性及其材料的应用与进展[J];广东化工;2008年12期
4 徐载通;;戈里科夫在低温超导领域内的重大贡献[J];真空与低温;1990年04期
5 何小兵;;昂内斯和超导电性的发现[J];物理教师;2005年12期
6 曹效文,张霆宇,韩谷昌;一个邻近效应超导体及其超导电性[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8年00期
7 张其瑞;超导电性研究领域正在发生着的一场革命[J];低温与超导;1987年01期
8 杨晓翠;;超导电性的量子方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陈羽;黄新民;;电声机制能形成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_C[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张裕恒;曹效文;;非晶和赝晶薄膜超导电性[J];低温物理学报;1979年03期
11 M.Tinkham,M.R.Beasly,D.C.Labalestier,A.F.Clark,D.F.Finnemore,陶宏杰 ,杨乾声 ,陈莺飞 ,陈建湘;超导电性的研究现状和前景[J];物理;1986年01期
12 J·Bardeen ,周义昌;超导电性研究的进展[J];低温与超导;1981年01期
13 章立源;近代物理讲座 第七讲 超导电性[J];物理;1984年07期
14 顾君吉;周栓虎;聶圣哲;;超导电性的定量结—性能关联(QSPC)和预计——Ⅵ镧系Chevrel相化合物超导电性的QSPC[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15 韩谷昌,王玉贵;热处理条件及Gd替代对Nd_(1.85)Ce_(0.15)CuO_(4-y)超导电性的影响[J];低温物理学报;1993年03期
16 胡保付;王艳文;;La_(2-x)Ba_xCuO_4超导体的PAT研究[J];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S1期
17 刘兵;;超导电性微观理论的发展(1935-1957)[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01期
18 罗棨光,王荣耀;元素超导电性的新判据[J];物理学报;1987年03期
19 周义昌;宫蒂;刘金明;;自旋密度波对有次近邻互作用超导体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4期
20 田明亮;Nitesh Kumar;许胜勇;王金国;James Kurtz;陈鸿渭;;体超导铟对一维锌超导纳米线超导电性的抑制效应[J];物理;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范成高;李方华;;掺镧铅铋酸钡的电子衍射和x射线能谱分析[A];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8年
2 陈廷国;张留碗;陈源;;Bi系超导体氧行为的内耗研究[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四次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3 张谦林;胡建恺;张森奎;蔡为礼;张良坤;邓廷璋;;BiSrCaCuO高Tc超导体的超声特性[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二次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8年
4 沈中城;;高Tc超导体混合态超声衰减机制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李明德;陈祖耀;余旻;杨宏顺;曹烈兆;;RuSr_2GdCu_2O_8超导体的合成与物性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朱劲松;叶正茂;李洁;金新;王业宁;;部分熔融的(Tl_(0.5)Pb_(0.5))(Ba_xSr_(0.8))_2Ca_2Cu_3O_y(x=0.1,0.2)超导体的磁通力学损耗[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四次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鲜于泽;胡全利;卓毅;孙顶战;王金星;;氧分压对Bi(Pb)—Sr—Ca—Cu—O超导电性的响影[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8 陈烽;郑胜男;张素群;勾振辉;李安利;郭春生;刘志毅;赵忠贤;朱升云;;Bi基超导体掺杂效应的正电子湮没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9 姚进斌;;超导体的中间态热力学研究[A];第二十七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杜家驹;姜建义;尹华清;王翔;王迎枫;;BiSrCaCuO和YBa_2Cu_3O_(7-δ)的声频内耗、杨氏模量与超导电性[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二次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亮;R_EFeAsO中的超导电性和R_ECoAsO的磁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任恺;兆电子伏超快电子衍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杨烨;MgB_2钉扎性能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董金奎;非常规超导体的极低温输运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丁力;铁基高温超导体的比热和极低温热输运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黄桂芹;MgB_2、三元硅化物超导体及KMgF_3离子晶体的第一性原理计算[D];南京大学;2004年
7 李林军;铁基超导体Tb_(1-x)Th_xFeAsO和BaFe_(2-x)M_xAs_2(M=Co,Ni)的超导电性[D];浙江大学;2009年
8 夏庆林;新型超导材料的制备、超导电性及电子结构和弹性性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靳锡联;高压下甲硅烷(SiH_4)和乙硅烷(Si_2H_6)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涂清云;化学氧化La-214体系的超导电性及相关物性的实验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娜;关联电子材料中的超导电性与磁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刘恒伟;碳锌双掺杂MgB_2超导电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金元;铝掺杂对MgB2超导电性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车玮玮;铁基高温超导体超导电性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贾风江;基于铁砷的122体系高压下的结构和超导电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马耀通;拓扑指数法探究掺杂YBCO、MgB2及铁基砷化物超导电性关系[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曾小金;镧基214铜氧化物超导体的压力和应力效应[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忠超;超快电子衍射观测激光与金属物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曹琦;超快电子衍射图像获取与解析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海姣;蒸镀薄膜的电子衍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惠群;日本发现二硼化镁有超导电性[N];科技日报;2001年
2 赵永新;我国新高温超导体研究步入世界最前沿[N];人民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江世亮;超导:充满挑战与发现[N];文汇报;2011年
4 物理系;薛其坤团队领衔发现单原子层的超导体[N];新清华;2010年
5 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杨保国;中国科大陈仙辉小组发现铁基超导体大同位素效应[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纯友;中国科大铁基超导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安徽日报;2009年
7 记者  毛黎;压力和氧原子同位素替代均能改变超导特性[N];科技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李大庆;“新超导体将中国物理学家推到最前沿”[N];科技日报;2008年
9 吴长锋;我科学家首次突破“麦克米兰极限”[N];科技日报;2008年
10 黄橙;陈仙辉:开创超导研究“超速度”[N];科技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