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指数曲线预测伤寒副伤寒疫情
【摘要】:[目的]分析松江区1990—2004年伤寒副伤寒历史疫情资料,建立外推预测模型对其疫情进行定量预测.[方法]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时间序列(1990—2003)采用指数曲线拟合并对2004年伤寒副伤寒疫情作出预测.[结果]指数曲线预测方程为y=e~(4.095454-0.291548x);经t检验,tt_(0.03),P0.05,预测方程有意义:R~2(判定系数)接近于1,说明预测误差较小.经拟合优度检验∑XX_(0.03(11))~2,P0.05,说明伤寒副伤寒实际发病率与预测发病率间无明显差异(包括对2004年发病率预测值检验).【结论】对发病率时间序例呈单调下降且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保持稳定的一类传染病,采用指数曲线拟合进行疫情预测,具有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值得应用。
|
|
|
|
1 |
曲波,黄德生,郭海强,周宝森,董存华,卢景华;干旱地区伤寒副伤寒与气象因素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J];中国卫生统计;2004年03期 |
2 |
郑琳;;杭州市西湖区1997~2006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7年08期 |
3 |
张云素;;关于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的若干问题[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64年04期 |
4 |
朱迎春!118000,熊宇辉!118000,李明宏!118000,韩加峰!118000,左静!118000;160例伤寒副伤寒病人临床特点及并发症分析研究[J];肝脏;2001年S1期 |
5 |
严标燕,赵玉婉;小儿伤寒副伤寒118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3年01期 |
6 |
春雅丽,黄中敏,钱文平;应用指数曲线预测伤寒副伤寒疫情[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10期 |
7 |
吳仕孝;唐雪琴;曾均国;金汉珍;;小儿伤寒副伤寒461例臨床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1958年01期 |
8 |
麦浩;袁荣枝;赵日秀;;桂林市1999~2003年伤寒副伤寒流行情况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
9 |
招伦宁,李涵志;伤寒副伤寒109例临床分析[J];九江医学;1994年02期 |
10 |
李良胜;;呋喃唑酮治疗伤寒副伤寒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1975年09期 |
11 |
沈瑞音,曹福全;伤寒副伤寒并发心律失常63例[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2年05期 |
12 |
黄晓春,全文郎,吴国祯,龚红明,莫燕萍,唐富珍,苏新娣;灵川县2001年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分析[J];疾病监测;2003年01期 |
13 |
李良圣;;伤寒副伤寒293例临床分析[J];江西医药;1965年03期 |
14 |
田效恩;李永瑞;王法荣;;伤寒副伤寒菌苗接种致多发性神经炎[J];临床医学;1983年06期 |
15 |
马云生;陈巍;庞敬文;赵彩霞;田建中;陈金祥;;昆明市两城区1987—1990年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病学分析及病后带菌情况调查(摘要)[J];昆明医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
16 |
李美华,徐湘玲,李秀英;新生儿伤寒副伤寒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6年06期 |
17 |
林玫,龚健,李翠云,梁大斌,廖和壮;广西伤寒副伤寒报告病例诊断依据的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4年06期 |
18 |
刘晓青;冯子健;张静;;伤寒副伤寒防控对策研究[J];疾病监测;2008年01期 |
19 |
王凤英;金祝平;庞志峰;;金华市1990~2006年伤寒副伤寒疫情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8年05期 |
20 |
刘少平;;2004-2007年宜宾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