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衢州、丽水两市的实证调查

魏水英  
【摘要】:正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上升。在大量土地被征用的过程中,失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对农民而言,土地承载着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一旦土地被征用,他们的各项保障便成了后顾之忧。同时,农民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最根本的就业岗位。在此背景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通过对这一领域中文献的检索和分析,笔者发现,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一是从政治、经济、法律或社会排斥视角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汪小红;;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8年04期
2 孙海林;;浅谈失地农民自主就业[J];网络财富;2010年10期
3 杨伟波;;涂尔干社会分工论视域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J];甘肃农业;2011年07期
4 张凤芹;;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以江苏淮安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6期
5 肖海霞;;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年05期
6 罗旭彤;;实现党建发展与失地农民再就业互动双赢[J];当代广西;2008年22期
7 刘俊芳;;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04期
8 吴坚;;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探析——以浙江省湖州市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1年05期
9 ;发展与就业的“无缝对接”——郫县创新机制力争年内实现充分就业[J];四川劳动保障;2006年09期
10 肖志锋;杨宝玲;于良佐;;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地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朝阳区东坝乡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7年02期
11 陈晖;谭欢;;托起就业之梦——成都高新区失地农民就业模式调查[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04期
12 孙波;;就业统筹话威海——对威海市失地农民就业统筹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就业;2007年11期
13 刘宝华;;解决好农民就业是城中村改造的关键环节[J];求知;2008年11期
14 曾海鹰;;城市化进程中非自愿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年02期
15 李加林;;和谐就业在舞凤[J];中国就业;2008年07期
16 郭媛媛;;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7期
17 王俊;;对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12期
18 廖善康;;我国失地农民就业权益保障研究[J];职业圈;2007年06期
19 秦莉;;从社会排斥视角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8期
20 张克俊;李瑛;;开发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文会;;廊坊市半城市化阶段失地农民劳动力转移对接[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2 肖芳;;半城市化阶段都市圈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模式的探讨[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3 魏水英;;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基于衢州、丽水两市的实证调查[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夏涛;梅洪常;;重庆城乡统筹中失地农民就业培训问题初探[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转岗再就业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实验研究[A];纪念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30年大会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轶;;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评价体系的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何传新;;泰安新城区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及就业途径的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8 高长胜;;被征用土地农村劳动力安置的途径与办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9 杨乐;;失地农民的就业选择——以厦门市同安工业集中区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畅;;奋进乡失地农民就业情况分析[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绍友;征地农转非人员非农就业促进及其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孙洪昌;开发区创新生态系统建构、评价与二次创业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张樨樨;我国人才集聚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4 郭评生;江西经济发展中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肖燕;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失地农民就业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2 王俊;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赵莉莉;构建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薛丽培;基于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制度创新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李雅静;人力资本投资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年
6 王洪;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杨智伟;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8 吴军;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9 何欧;北京市失地农村妇女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10 苏小玲;重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唐红阳;大托镇“四个一”为失地农民找出路[N];湖南经济报;2007年
2 通讯员 崔锦明 记者 袁春梅;洪门村失地农民重新就业[N];连云港日报;2009年
3 记者 吴文彪 通讯员 姚巨才;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工作应纳入政府责任考核[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记者 田志林;城关区大力促进失地农民就业[N];西藏日报(汉);2011年
5 高路;三千余失地农民本地就业[N];蚌埠日报;2007年
6 记者 李鲁愿;失地农民培训就业“一条龙”[N];郑州日报;2006年
7 熊兴文;邻水安置3593名失地农民就业[N];广安日报;2008年
8 杨徽;株洲天元区多措并举安置失地农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9 杨正钰 本报记者 杨竹梅;石马镇:5000失地农民找到“新饭碗”[N];绵阳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葛永坤 魏星奎;全市1.9万余户因灾失地农民就新业[N];绵阳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